Thursday, April 24, 2008
Frugality
"We need to be slower, and we need to be smarter.
Slow movement means disengaging from consumerism as the main avenue of experience. We're not gonna live our life mediated by the marketplace or what's being sold. We won't made our identities and meaning based on that. Instead of the longer commute, the bigger car, the bigger house.. Let's enjoy the local produce, have time to ourselves.
Understand that things are thieves of time. Because the more things you have, the more time you have to spend working, the more your life is chained to a rhythm to get those things.
Frugality is the key"
- Nathan Gardels, the Editor of New Perspectives Quarterly
Tuesday, April 08, 2008
云的南端

在昆明市呆了两天后, 就乘晚上十一点的火车从昆明市到三百多公里外的大理市。从昆明到大理的火车车厢都是开放式(没有独立房间)的卧铺, 故感觉更加密集, 杂乱。昆明到大理的火车行程大约是七个多小时, 到达大理市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七点左右了。大理也算是历史名城了, 但和昆明市一样, 现在残留的遗迹已经不多。还好大理的自然环境优美, 古城又位于高山和巨湖之间, 山光水色, 景观相当怡人。中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 有过半是居住在云南省, 而大理市的白族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白族妇女的民族服装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风花雪月”,相当具有代表性。
在大理市住上一晚后, 第二天就乘大巴前往闻名中外, 收录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云南省另一种少数民族, 纳西族聚居的地方。在元明清时代,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所谓的茶马古道,就是相等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丝绸之路。古时候中国西南地区山多路少, 云南省西南地区的茶叶和土产需由专门从事运输的马帮们, 翻山越岭, 把货品从昆明市, 西双版纳市等地, 途径大理市, 丽江市, 香格里拉市, 德钦市,一路往北运至西藏拉萨市, 甚至到印度, 尼泊尔等地, 把商品交换成牛皮等土产再运回云南省. 像丽江市, 香格里拉市这种几个重要中转站, 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 已逐渐形成规模不小的商品聚散地, 也因此发展成中小型的城镇。丽江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城镇。它位于雄伟的玉龙雪山边上, 整个城镇的规划可说是巧夺天工, 源源不断的山泉引人城镇后再分流成无数的小溪, 穿流于千家百户之间, 古色古香的明清民宅, 错落有致的分布在纵横交错的光滑石板块小巷两旁. 在古城内还能常看见纳西族老太太, 穿着名为”披星戴月”的民族服装, 缓缓的漫步在小桥流水旁,实在是一副副令人难忘的景象。虽然说现在的丽江市已不再算是一座远离人烟的世外桃园, 每年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的游客有数十万之众, 但丽江市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兼旅游胜地,在商业规划和保护工作上的平衡, 还是相当可取的。
在丽江市呆了数天后,又前往卢沽湖,虎跳峡和香格里拉市等几个周边的景点。卢沽湖距离丽江市两三百公里, 路途虽不算遥远, 但一路上要翻越五座高山, 路况实在不太好。卢沽湖是位于云南省和四川省边界的一个高原湖泊, 在湖的四周住了几万摩梭人, 过得是世界上仅存的母系社会。基本上摩梭人过着男不婚女不嫁的原始阿夏走婚生活, 男女双方终身各居母家, 男子夜晚到女子的花楼留宿, 感情破裂则自然终结关系。孩子随母亲生活, 从小接受妈妈和舅舅的管教, 在感情和经济上都属于母亲家。可算是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活化石。 而香格里拉市则位于丽江市以北两百多公里, 是云南省的藏族自治州。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云南省其他地方很不一样。藏族的文化气息显得非常浓厚。也许藏族的文化注重家庭关系,再加上高原上地广人稀, 藏民的房子盖得虽然简单,但又高又大, 显得气势非凡. 回到北京后, 回想云南省一行, 感觉中国的确是太大了, 单是一个云南省已蕴涵如此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了。。。
2006年10月4日
天下有大勇者
西湖外
几个月前到杭州开会。忙里偷闲,一个人走到西湖边上闲逛。周末,人潮汹涌。不自觉地,慢慢的往幽静处走去。走着。。走着。。 喧哗声逐渐消逝在身后,眼前迎来的是一片碧绿深幽的树林。回头一看,竟已把繁华遗留在辽阔的西湖彼岸,隔着那一池浑水。。。
沉思片刻,写下。。
步入无人处,
躺进梦乡里;
划到西湖外,
跃出尘世中。
2006年11月3日
Courage to continue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心中的日月
诗人李白

剧终人散后步出剧场,心理感觉特纳闷。心想,我看过不少高水平的歌剧和舞蹈表演,但主流评论和我个人观后感有如此大的出入,恐怕还是第一次。先撇开内容,表现手法,舞台设计,演唱,表演等不论,但一部歌剧的灵魂 - 感人的音乐,我个人认为该剧基本完全欠奉。到了近半场时,我不得不佩服演员们惊人的记忆力,竟然能够记得住那些沉长累赘而又几乎完全没有旋律的歌曲。歌剧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李白在晚年时官场失意,黯然回顾坎坷的一生,和酒,诗,月对话,倾诉,其中穿插几段回忆场景,最后投湖自尽归天。老实说,由于该剧沉闷之极,到尾声时李白在湖边辗转自怜,没完没了,当时心里起了个滑稽的念头,真想不如一脚给他踹下去湖去,大伙好早点回家休息,明天一早还要上班呢。
更搞笑的是,由于负责舞台灯光的工作人员把对讲机的音量开得特大,楼上的观众不时能听到工作人员的对话。比如说最后一幕李白往幕后的巨大圆月缓缓走去,观众却清晰听到工作人员紧张的说“注意,注意,月亮不能动。。”等等对话,实在幽默到极致。
唐突诗仙,罪过,罪过。
2007年10月15日
藏谜

中国著名民族舞蹈家杨丽萍(云南大理白族人),在二十七岁那年(1986)自创自演独舞《雀之灵》一鸣惊人,之后几十年在舞蹈艺术界屹立不倒;今年已近半百的她仍活跃舞台,四处演出,几乎已成为近代传奇性人物。好几年前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杨丽萍独舞《雀之灵》,确实让我叹为观止。杨丽萍的舞姿堪称独具一格,她的肢体语言极其丰富多彩,身上几乎每一个关节都灵活自如,举手投足间就把一只尊贵高雅的孔雀表现得活灵活现,实在非常了不起。三年前杨丽萍编导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两晚,我正好在北京,自然不能错过。两个多小时的舞蹈全部由七八十位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业余舞蹈员演出,他们在舞台上粗旷豪迈的狂舞,畅怀尽兴的高歌,所表现出的强烈生命力,实在震撼人心。
三年后,杨丽萍再次编导大型原生态歌舞集《藏谜》。该作品通过一名藏族老阿妈朝圣路上的所见所闻,用舞台手法来表现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省二十余个藏区的舞蹈,歌曲,服装,生活,信仰等人文素材。今年八月份《藏谜》在四川成都举行首演,当时我正好和家人在成都旅行,但很遗憾的由于时间不合,没能去观赏。上星期一杨丽萍终于把《藏谜》带到上海大剧院,总算让我门这班居住在上海的“粉丝”们圆了个心愿。和《云南映象》类似,《藏谜》的七八十位舞蹈员都是来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地区的业余舞蹈员,演出时的原生态风味比《云南映象》有过之而无不及。举个例子,其中有一场歌唱表演,一位长发披肩的六七岁藏族小女孩在一旁徒手拍击大鼓伴乐。在激情高昂之处,她近乎疯狂的凶猛拍击大鼓,一头长发犹如狂蛇般乱舞,那种夺人心魄之势,让全场一千多名观众无不敛容屏气,鸦雀无声,一直到她双手高举,全场才如梦中初醒,顿时掌声如雷。
如此高水平的作品,如放到世界任何一个剧场演出,估计也会造成轰动的。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果真如此。
2007年10月29日
More or Less
"Love is not blind - it sees more, not less. But because it sees more, it is willing to see less." - Rabbi Julius Gordon
13 December, 2007
Pain
"The man who can drive himself further once the effort gets painful is the man who will win." - Roger Bannister
15 December, 2007
Saturday, April 05, 2008
谈“幸福”
中学时,常和同学们刹有其事地在高谈阔论何谓“人生的目的 / 人生的目标 / The Purposes of Life / The Objectives of Life”。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恐怕连这个课题的定义也没搞清楚,难怪往往在众说纷纭后就不了了之。
对人生的基本论调,目前我是倾向于唯物主义 / Materialism 的。其假设是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类)乃物质高度进化的结果,本无所谓“与生具来”的特殊意义与否(注:“意义”是个多义词,可解释为“价值,作用 / Value,Significant,Importance” 或“内容 / Meaning, Content”。在此指的是前者)。而相信这个假设前提的人,一般有两个结果;一是选择提早从这世界上“退休”,二是选择“既来之,则安之”。但由于宇宙的本质是物资还是精神是个超验问题,无法证实或证伪,故我认为选择“既来之,则安之”的人似乎更为理性,也更为聪明些。而我们这些选择了“既来之,则安之”的绝大多数人,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多半(除非是有被虐倾向)还是希望这一生能活得 “幸福快乐”(即把“悲痛和苦难”最小化)和“有意义”。因此“幸福”和“有意义”这两个概念,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绝大部分人的“人生目的/目标”。 那何谓“幸福”呢?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换句话说,“活得幸福”也就是指因生活中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快乐”精神状态。因此,想要获得“幸福”,首先就必须对自己的各种需求有深刻且全面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有关人类需求的理论,该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 / Abraham Maslow (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 /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最广为人知。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自然需求分成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自尊和他尊)的需求,认知的需求,美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七大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低层次的需求较为接近动物本性,其本质较为强烈且具有支配性,而人类一般只会在低层次的需求获得一定的满足后,才会有动机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一到第四种需求为基本需求或欠缺需求,主要是因为生理或心理上的欠缺而产生;人在该种需求不被获得满足时会感到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但这种需求所获得的满足也是较为短暂性的(比如说:虽然今天已填饱了肚子,但明天饥饿时的感觉还是一样的强烈)。
第五种以上的需求为自我成长的需求,是人类进化而产生的结果。这类需求的强度都较为薄弱,容易被人忽略,但是在获得满足后所能带来的快乐,一般都更加浓厚,深刻及具有可持续性。获得最高层次需求满足的人们往往会有“幸福”“平静”“达观”“内心丰富”等不可言喻的喜悦感,导致许多曾经尝过这种甜头的人们,甚至可以为了能持续满足高层次需求,而在某种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或降低满足低层次需求的机会和标准。而这也就是人类从“兽性”逐渐走向“人性”,甚至慢慢迈向“神性”的演变过程。那些已达到“自我实现需求”深度满足感的少部分人,常常会因为“已充分理解且已高度实现个人潜能”逐渐延伸成为“希望能充分理解且极其渴望帮助他人实现其潜能”,因此体现出更高贵的人文情操。历史上许多“舍身取义”的行为,或许也能从这角度来理解。
由于高层次需求属于内心世界领域,所以一般不能通过满足低层次需求(属于感官世界领域)的方法 / 途径来获得真正的满足。也就是说,人不可能通过享有更奢华的物质生活来获得“爱”,“归属”,“尊重”,不可能因拥有“蒙娜丽莎的微笑”真迹而获得“认知”“美”,更不可能因赢得福利彩票而感受到“自我实现”的深层喜悦。许多在物质生活上异常富足的人,也许不能埋怨说自己“活得很痛苦”,但往往却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因此,想要获得更加浓厚,深刻及具有可持续性的幸福感,关键在于不断的提高对自己高层次需求的认知和敏感度,而在低层次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应避免无节制的沉沦于此,可尝试主动地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在高层次需求的经营上,以提高获得较高质量“幸福感”的“回报率”。 至于希望活得“有意义”这个概念,我认为基本上是想满足第四种以上需求的另一种“变奏”。每个人都希望能通过自己能力的展现而体现自我价值,进而获得自己及他人的认同及尊重。 其目的就是为了证实“自我的存在”对其它外物(家人,朋友,同事,社群,国家,世界,宇宙等)有“贡献”,有“价值”,以此来证明“自我的生命”是有意义(价值,作用 / Value,Significant,Importance)的,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感”。
似乎如此而已。
2007年8月20日
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 王国维《人间词话》
2007年10月3日
只有一次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
他就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XX的XX—为XXXXX而XX。”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How the Steel Was Tempered,-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 Nikolai Ostrovsky (1904-1936)
2007年11月10日
大江南北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 我和老板在二零零四年的三月份几乎都是在出差, 主要是到中国好几个省做实地考察。 中国地大物博, 从北到南和从东到西的距离各有五千多公里, 地形气候风土人情等等因地而异, 而许多省会的面积和人口几乎就好比欧洲的一些国家.中国二十三个省和四个直辖市, 其中二十个省市的人口就已超过两千多万(比整个马来西亚的人口还多). 所以虽然中国在制度上是一个国家, 但是从规模上来说它更像整个东南亚区,或说它像是整个欧洲区也不为过.
在那三个星期内, 我们前后一共到访了大大小小沿海地区的四个省二十几个市. 第一个星期我们首先从北京飞达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市, 然后从济南市开车到聊城市, 莘县(水浒传中武松和武大郎的家乡附近),再经济南市, 泰山, 曲阜市 (孔子老家, 但我们只过门而不入)到兖州市,然后经过潍坊市(风筝之乡)到访烟台市和青岛市. 之后开车到江苏省北部的邳州市和徐州市,再从连云港市飞回北京.第二个星期我们从北京飞到上海市, 然后开车到常熟市乘渡轮渡过长江到达南通市.之后再回到浙江省的嘉兴市,从那里出发到苏州市和无锡市,然后到访江阴市. 从江阴市开车经江阴大桥再次渡过长江后不久就到达杨州市. 从杨州市开车往西,经过仪征市,再经南京一桥第三次渡过长江后就到达南京市,之后再回北京. 最后一个星期我们从北京飞到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 然后乘飞机到访湛江市,再从那里开车经广西省南边北上最终到达南宁市,而我们这次的行程也就告一段落了.
从我们的行程来看, 相信不难想象我们在那三个星期日夜奔波, 狼狈不堪的模样. 但正如我所说, 中国各地区情况不一, 非得亲眼所见才能理解个中差别.其中北方的地形气候就和南方很不一样. 虽说已至冬末春初, 我们在山东省所到之处,大部分地区都地乾草枯. 听说黄河近几年缺水, 去年更有部分黄河断流. 我们考察的一些林场因离黄河较远, 土质也以沙土为主. 我们的汽车在林场徘徊时,车队后不停的卷起滚滚黄沙,瞬间感觉就好像到了沙漠一般.一星期后我们到达江苏省长江三角洲一带, 当地春雨绵绵, 遍地开满金黄色的油菜花,再加上为数不少的运河贯穿长江两岸, 营造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江南风光.后来我们到了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感觉又有点像回到热带国家, 不但炎热而且潮湿, 市区和郊外的植物都和马来西亚非常相似. 最令我称奇的是南宁市人的普通话口音,基本上和沙巴人的华语没多大的分别. 我甚至开始怀疑有不少沙巴人的祖先可能是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
中国各个较大的省市都有自己的飞机场, 但是航班相对不多. 所以在中国各地区办事, 花在高速公路上的时间实在不少. 中国各大城市之间的路程常常远达两三百公里, 虽说中国的高速公路修的四通八达,但由于中国的超高速经济发展, 许多高速公路的使用度已远远的超出它原来的设计负额. 我们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开了几星期的车, 可说是对中国高速公路上次序之乱开了眼界. 一些相对繁忙的高速公路, 如北京上海高速, 上海南京高速等等, 虽然说都是四车道, 六车道的大型高速公路,但基本上各车道都常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 风驰电掣的往前飞奔. 大型公交 (巴士)和超载的大货车更是高速公路上的路霸, 常常长时间占用了高速公路上的超车道,导致其它的车辆不能超前. 有时侯我们的车辆的前后左右还被超载的大卡车”包围”, 使我们进退维谷, 左右为难. 我的芬兰老板看到这种惊险场面,在冷汗浃背之余, 不禁摇头叹息, 似乎颇有微词. 但话说回来, 也就是这些大型公交 (巴士)和超载的大货车, 大幅度的解决中国的物流需求, 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飞快发展。
我们这次考察不但初步见识了中国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也看到了一些相对来说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如黄河中流, 山东省和江苏省交界处等等. 各省市在吸引外资到当地投资的工作上, 可说是不遗余力,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各省市政府的招商局官员似乎都面对非常重的压力,想尽办法来加快发展速度. 我想部分原因可能是各省市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而港台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近年已进入缓和阶段, 所以欧美外资企业相对而言更具有吸引力.此外, 中国国务院已发现中国过去的发展似乎有点过热过快过乱,许多当地政府的投资太过重视门面工程,如建大型市区广场, 豪华政府大楼等等, 实际经济效应并不大. 而且许多大项目过多重复,比如说全国的市级,县级, 或乡级经济开发区竟然多达三千多个,大部分小型经济开发区根本不具有吸引投资的条件, 常常只是市,县,或乡政府官员为了政绩, 或私人企业为了利益, 而强行向农民征地, 转手卖掉以求暴利. 许多农田因而荒废, 农民生活也相对困难.温家宝总理似乎非常重视这种现象, 目前正在大刀阔斧的纠正这些问题. 所以一些经济开发区非常积极的推动项目, 以免被中央归纳为”低效应” 开发区而面对被冻结的命运。
到天津

从北京到天津大约是一小时又十五分钟的车程。早上八点钟从北京站出发, 大约在早上九点十五分就到达天津车站了。 也许是冬末春初, 万物都还没发芽, 从北京到天津的路上都挺荒凉的. 火车飞快的往前奔驰, 窗外看去是一片片枯黄色的平原,零星的散落着几棵,偶尔几排的,干枯的树。到达天津站后,赶紧走出站外一睹天津的面貌。 正如许多北京的朋友所说的一样, 天津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 天津的发展的确远远不如北京,上海等规模较大的城市。 话虽如此, 天津也有它自己的特色。由于天津多年来是西方国家的租界, 再加上天津离北京非常近,又有一个可以出国的大港口,清末民初时这里是外国商人经商居住,和各朝代政商名流避难的地方。因此天津市的外国建筑和豪华小洋房非常多。一般游客到天津主要还是到这些比较有历史的老区逛逛, 怀念一下天津市过去的辉煌。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天津文化街的广东会馆和离天津市大约三十分钟车程的扬柳清镇石家大院, 都是保留的非常不错的清朝建筑物。此外, 天津市里几间重点中学的规模可说是非常惊人. 不但校园特大, 而且学校的建筑群根本不亚于我到过的一些重点大学, 实在很不得了。我在天津时还专程到大伯以前工作的天津铁道第三侦察设计院外看看。我相信原来设计院的建筑物应该已经拆掉了。 现在的那栋大楼高十几层, 建的还挺现代化的, 可能盖了没多久把?
200612月17日
眼盲心明

安德烈·波切利在十二岁那年因一次踢足球时发生意外导致双目失明。但他却不可思议的在30岁考获法律博士学位,并成为执业律师。数年后安德烈·波切利重新拾起童年的梦想,先后拜声乐专家拜贝塔里尼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柯莱里为师,从此步入世界知名艺术流行曲歌唱家的殿堂。
这几天我常在细细倾听安德烈·波切利绕梁三日的歌声,脑海里浮现的是他那一幅幅闭上眼睛,面带羞涩微笑的照片。
心里寻思。。。
他究竟,
是如何做到的呢?
2006年12月5日
了不起的荷兰人

荷兰是世界知名的贸易业,服务业,运输业,制造业和农业强国,2005年GDP高达五千多亿美元,虽只排在世界第22-24名,但荷兰人却以近四万美元的人均GDP收入成为世界十大富裕国民之一。荷兰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但地理位置优越,堪称是欧洲大陆的门户。今天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大港,连接世界各地一千多个港口,2005年的吞吐量高达三亿七千多万吨,切实惊人。
近来观看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才赫然知道荷兰人的“战绩”远远不止于此。
片子里说道荷兰的鼎盛时期其实是在17世纪。。
“。。。(从略)。。当时荷兰人冒着生命危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不可装置火炮(故成本低),船肚子圆大(故运输量大)但甲板窄小(故关税少)的商船。。。(从略)。。逐渐成为雄霸世界的“海上马车夫。。。(从略)。。。
。。。(从略)。。1596年到1598年,巴伦支船长/Captain Willem Barents (1550/1597)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三文雅/Novaya Zemlya,现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从略)。。。
1602年,荷兰人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联合股份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以便向社会集资开发远东业务。。。(从略)。。。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虽然在运营后十年根本没有向股东派发过利息或分红,但荷兰人于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让其股票能在市场上流通。。。(从略)。。。荷兰还建立了完全独立于政治的银行,当荷兰和西班牙开战时,西班牙的贵族竟然还能和阿姆斯特丹银行自由交易。。。(从略)。。。到17世纪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 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
- 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们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城,构成了今天雅加达的雏形;
- 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
- 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
- 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
- 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作纽约。
。。。(从略)。。。“
荷兰人,确实很了不起。
2006年12月22日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y Jacky Xing / 辛弃疾著
2007年6月27日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y Guan Qin / 秦观著
2007年6月28日
神仙
那一年我去“流浪”

1990年底,我在老家-沙巴州亚庇市的某学院里修读大学先修班的课程。当时马六甲中华大会堂旗下的业余舞蹈团在马来西亚著名舞蹈家柯荣添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来到我们市里准备演出两晚的“薪传”民族舞蹈晚会。由于我们学校是协办单位,我和几位热爱舞台艺术的同学就赶紧自动请缨上阵,要求无偿协助舞台幕后和灯光工作,其实目的就是希望能近距离接触那些我们仰慕已久的艺术家们,顺道附庸风雅一番。经过一天的彩排和两晚的演出,我们结识了柯荣添老师,他的大弟子钟永强先生(听说现在已是独当一面的著名舞蹈家)和好几位性情豪迈的舞蹈演员。和他们细聊后,才惊讶的发现这些在舞台上让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荡气回肠的业余艺术家们,卸下妆回到社会以后,竟然都是小贩,老师,修路工人,商人,家庭主妇等。。。心想他们竟然能把“舞功”练到这份上, 那要有多少毅力和付出多少牺牲啊?
几个星期后学校开始休暑假。我心血来潮,决定用自己替人补习所赚到的一点钱,买张机票到两三千公里外的马六甲市去探访柯老师一伙人。当时我是第一次自己乘飞机出门,也是第一次到西马,人生地不熟;抵达吉隆坡后,给柯老师的一个学生打个电话,幸好他们热情的欢迎我的到访。买了张车票,几个小时后糊里糊涂的抵达了马六甲市,就在柯老师的一个学生家里住了下来。马六甲是个古老的港口城市,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到今天还保留了不少很有特色,古色古香的南洋老房子。那几天的日子过得确实挺写意的;早上柯老师的学生用摩托车带我到处穿街过巷,晚上就到马华(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人政党)会所看他们排练舞蹈,直到深夜,然后再一起吃宵夜,聊聊天。几天后,听说他们的舞蹈团要到马六甲市以北四百多公里外的亚罗士打市(马来西亚和泰国边界的一个小镇)参加一年一度的马来西亚全国华人舞蹈节观摩赛,我“不知廉耻”的提出了愿意免费当他们幕后工作人员的建议,结果柯老师还真的答应了我的不情之请,让我一同前往。观摩赛结束后,我和其中一对夫妻舞蹈员关系搞得很不错。他们的老家就在马六甲以南三百多公里外的柔佛州新山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边界),丈夫平时在新加坡当修路工人,而前段时间他们几乎是每隔几天就需要赶六七百多公里的来回车程,到马六甲市去参加晚上的舞蹈排练,那种高度的热忱实在是难以置信。后来我随他们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新山市,住了两三天,还匆匆忙忙的第一次到访了新加坡。
几天后他们送我到新山市的火车站,打算乘半夜十二点多的火车回到吉隆坡。不巧的是当晚快车的车票都卖完了,只好买了张“超慢”列车(每站皆停)的三等车厢(最低档次)站票。夫妻俩多番叮咛我要提防陌生人,千万不要在中转站下车,还很有“远见”的买了份报纸让我当座席。火车开动后,夫妻的身影渐渐远去;我独自在闷热吵杂陈旧的陌生车厢里发呆,前后左右挤满了回去吉隆坡打工的各种族同胞们。我一向不太善与人争,过了几站后也没能“抢”到位子,只好循规蹈矩的把报纸铺在近洗手间的狭窄走道上,坐在地上半梦半醒的过了一宿。。。
凌晨六点多钟,暖暖的晨曦从车窗的缝隙中悄悄地爬到我的身上。我缓缓的睁开疲惫的双眼,向周围看了一看,大部分的乘客似乎还在沉睡中,除了火车的车轨声和汽笛声外,车厢里出奇的宁静。我眺望着车窗外,那不停的向后方移动的吉隆坡荒凉零乱的郊区,顿时思绪纷飞。。。
当时心里就在想:那一年,我再去更远的地方“流浪”?
2007年9月2日
勇
常常在杂志,报纸,或书本中读到一些引经据典的中外精句,进一步查阅后,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的高超智慧。似乎人生的所有根本道理(科学除外),老祖宗们都早已看清楚说明白,就只待我们去学习,体验和印证罢了。
比如说《史记》中第八十六卷《剌客列传》谈到“勇气”:“田光答曰:‘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寥寥数句,言简意骇。
2007年10月21日
路上的人
这几天在随意翻阅重温余秋雨的《历史的脸谱》一书,偶然看到一篇我以前做了记号的文章。估计可能当时读后有感,于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再仔细读了一遍;觉得这篇短文果然甚有意思:
“我有一个切身感受。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如果这个人痴迷旅行,而且兴致勃勃地说得出各地的风土人情,婚丧习俗,衣食住行,那么这个人一般来说总是比较善良。
这是有原因的。一个人能对素昧平生的人群形成生态关注,心胸大多比较开阔,关注时间长了,关注的范围大了,久而久之,又会增加这种开阔。既然他明白地球上的人可以用不同方式活着,每一种方式都有关爱的价值,那么,他就不大可能对身边的人事斤斤计较了。”- 余秋雨
2007年10月29日
利
利己不损人的事,喜欢就去做;
利己利人的事,有条件和机会时不妨多做;
损己利人的事,不能强迫或期望他人做;
损人利己的事,不能做;
损人不利己或损人损己的事,做的人心理有病。。。
第一种是凡人,第二种是善人,第三种是圣人,第四种是恶人,第五种是危险的病人。。。
2008年3月21日
冰封三尺哈尔滨
趁着二零零六年春节假期到中国黑龙江省的省会-哈尔滨市逛了三天(年初一到年初三). 哈尔滨市位于北京的东北边, 距离北京大约一千两百公里, 乘飞机差不多一个小时半就到了. 黑龙江省面积四十六万多平方公里, 只有沙巴州

由于黑龙江省靠近俄罗斯, 整个哈尔滨市的市容和规划受到俄罗斯的影响相当深远. 到现今还能在市区各角落看到许多年久失修的欧式和俄式建筑物. 此外, 哈尔滨市的规划也明显比中国其它二线城市有气派, 尤其是街道和人行道就明显宽敞得多.哈尔滨市虽然挺冷, 平均温度也只有零下15度左右, 但总的来说没有在芬兰冬天时那么难受. 在哈尔滨市呆了三天两夜,除了在一些较著名的商业中心和旧建筑物区逛逛, 主要是到有名的冰雪大世界展览会去看冰雕和冰灯. 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龙头品牌,于1999年底在松花江畔诞生,每年冬天都会举行一次. 今年冰雕和冰灯的主题似乎是和俄罗斯有关, 许多大型的冰雕作品都是俄式建筑物. 整个展览会的感觉很新鲜,新奇, 相当不错.
2006年10月2日
红黄白绿遍吉林
和安徽省相对而言, 吉林省可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吉林省是中国东北三省中位于中间的一省。 南接辽宁省, 北靠黑龙江省, 西边是内蒙古自治区, 而东边和朝鲜只相隔一条鸭绿江大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 吉林省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发源地.如鲜卑族(今天的朝鲜人),契丹人, 女真人,满州人等等。有趣的是,这些东北少数民族也曾经发展到统治今天中国部分或全部的国土的规模(如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 女真人所建立的金国, 满州人所建立的清朝 ), 不可说不是一个奇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东北三省因在地理位置上和和俄罗斯相近, 故许多由俄罗斯资助的重工业国营企业都建在那里。但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后, 东北三省因改革步伐缓慢, 再加上无数超大型的国营企业造成负担过重, 东北三省的经济也因此一蹶不振。 我们在吉林省只呆了短短的的两天。早上乘飞机从北京飞到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 到了机场以后就马上开车三小时赶往吉林省东边的白山市。从长春市到白山市途中, 一路上经过辽阔的东北平原, 高速公路两旁都是金黄色的农田(许多种的都是东北大米)和绿油油的山坡. 当开始进入山区后, 就看到山上种的都是高原地区常见的松树和杉树。由于现在已进入秋季, 部分的树林已转变成红黄色, 把本来绿色的山林点缀的煞是好看,那一瞬间感觉就好像到了芬兰一般。白山市其实已经非常接近朝鲜边界线和长白山脉, 故其海拔也相当高。根据当地的官员所说, 白山市冬天非常寒冷, 积雪也甚深, 气候基本和芬兰有点像, 而当地的居民也常到深山里采集蘑菇, 生活看来相当悠闲。 当地的食物也有点以众不同, 比如说我们在白山市吃的那顿晚餐, 饭桌上就有一大盘煮熟的 ”林蛙”(长在森林里的青蛙),据说那是当地的特产, 但在我看来其卖像实在奇丑无比, 根本就是一只只还没有去头去四肢的青蛙, 实在无法下筷。反倒是我芬兰籍的老板,二话不说,夹了一只放入嘴里,顿时技惊四座。。。
2006年10月2日
Friday, April 04, 2008
沿大江,东去,阅安徽。
我的工作方面基本没什么特别的新鲜事, 还是和以前一样忙着和老板风尘仆仆的四处考察。在二零零四年九月份我们两人又到访了安徽省和吉林省两个地方, 前后总共在外呆了七八天左右。 我们的安徽省之行从北京飞抵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市开始, 然后往西南方向开车到达安徽省在解放前的省会安庆市, 之后乘坐轮渡渡过长江到达长江以南的池州市, 再沿着长江往东开车前往芜湖市, 马鞍山市, 最终经南京市的机场飞回北京。 安徽省虽然临近江苏省和浙江省等经济大省, 而长江又从其中心流过, 但给我的印象是其经济发展的势头已远远落后许多沿海开放城市。 我们途径的几个主要城市, 似乎唯有芜湖市呈现一种欣欣向荣之势, 而其它的各个城市都面临发展瓶颈。其实我们在江苏省已发觉到各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城市如苏州市, 无锡市等就比长江以北的城市如南通市, 泰州市和杨州市发展的快很多。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其实并不差, 相信只要等到沿海地区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发展达到近饱和状态而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后, 那安徽省(尤其是很近南京市的马鞍山市和芜湖市)就很自然成为外资企业的下一个选择。
安徽省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风光的时候,尤其是当地学者名人辈出, 许多学子在金榜提名, 当官衣锦还乡后在安徽省的黄山一带建的许多富丽堂皇的房宅, 到今天许多都还保存了下来。 而我们自小从李翰祥所导演的电影中所熟悉的黄梅调, 竟然就是发源于江西省的黄梅县和安徽省的安庆市一带。在当地官员安排下, 我们在安庆市观赏了一场由当地黄梅戏剧团所表演的黄梅调, 可说是精彩绝伦, 尤其是令我老板大开眼界。此外, 今天看来并不起眼的马鞍山市竟然就是诗仙李白百年归老的地方. 听马鞍山市一位政府官员说, 当年楚霸王项羽大战汉王刘邦, 四面楚歌时无奈挥剑自刎的地方是就在马鞍山市旁的长江对岸。而楚霸王项羽当年的名句 ”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江东” 所指的就是今天的马鞍山市一带。历史本应离我们非常遥远, 但在中国, 历史却是离我们这么近。。。
2006年10月2日
彼得大帝 / Peter the Great

注1:索菲亚当上俄国摄政王一事,金庸在其所著的鹿鼎记中有相当详细的描述。书中戏称生性风流的索菲亚是韦小宝的雾水情人,而且韦小宝还以中国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经验为蓝本,为索菲亚出谋划策,使她顺利当上了摄政王,真是幽默讽刺之极。
注2:彼得大帝的童年遭遇和宏才伟略,和同时期的中国清朝康熙大帝有略多相似之处。康熙皇帝生于1654年(比彼得大帝年长十八岁),七岁时,在孝庄皇太后主持下登上皇位。十四岁时利用亲自组建的善扑营少年侍卫铲除了位高权重的鳌拜,得以亲政。此外,康熙皇帝的博学多才和勤政英明也是古今罕见的。
2007年1月2日
这般熟悉,海南岛

你或许也曾经有过这种经验,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但偶尔又感觉这般熟悉。。。
2007年1月2日
黄花覆丘谷,绿草盖山坡。
亚历山大与第欧根尼
今早在上班的路上读到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

亚历山大大帝后来感叹地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就要做第欧根尼。/ Laugh if you must, but if I were not Alexander I would choose to be Diogenes. ”
亚历山大的话值得再三回味。
2007年11月28日
Tuesday, April 01, 2008
高僧的智慧
公元643年,当年古印度的第一国王- 戒日王/ King Harsha Vardhana 号召全印度十八个国家的国王,于其国都曲女城 / Kanyakubja (今天印度北部的坎瑙吉/ Kannauj)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佛教辨经大会。辨经大会的论主是当时世界佛教最高学府 - 印度那烂陀寺 / Nalanda 的顶级高僧摩诃耶那提婆奴 / Mahayanadevadasa (大乘佛教的神的奴仆)。摩诃耶那提婆奴是那烂陀寺主持 - 古印度大乘 / Mahayana 佛教瑜伽行派论师 - 戒贤菩萨 / Silabhadra (529 - 645。活了116岁) 晚年所收的高徒。摩诃耶那提婆奴在那烂陀寺钻研弥勒菩萨 / Maitreya Bodhisattva 所著的瑜珈师地论 / Yogacarabhumi Sastra 等多种大乘佛教学说多年,并著有《会宗论》,《制恶见论》等梵文佛教著作,堪称是当代古印度大乘佛教的表表者。
当年佛教辨经大会到期与会的除了全印度十八个国家的国王外,还有各国大小乘僧三千多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余人,都是各宗派的顶级代表人物。摩诃耶那提婆奴提出其所著的《会宗论》,《制恶见论》两论的论点总述,任所有到场的数千高僧大德辨破。一直到了第十八天大会终结时,竟然没有一人能提出任何异议,于是摩诃耶那提婆奴大获全胜,被全印度大小乘佛教徒推崇尊称为“大乘天 / 摩诃耶那提婆 / Mahayanadeva” (大乘佛教的神)和“解脱天 / Moksadeva” (小乘佛教Hinayana 的神)。
而这位古印度大小乘佛教界公认的顶尖人物,竟然是一位大唐国民,法号叫“玄奘”,也就是我们大家在西游记里所熟悉的唐僧,唐三藏!
这两个星期在观看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主讲的“百家讲坛”之《玄奘西游记》,对真实历史中的玄奘在其辉煌传奇的一生中所体现的勇气,信念,毅力,智慧和伟大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人的一生能圆满至如此,完善近极致。。。
心向往之啊!
注:『菩萨』,系菩提萨 / Bodhisattva(梵语)之略称;菩提 / Bodhi 即觉、智之意,萨 / sattva即有情、众生之意。新译作“觉有情”,即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之意。旧译为“大道心众生“,意即志求无上道者。此外又可称为开士,高士,大士。
2008年1月19日
帝王的沉思

梦工厂 / DreamWorks 于2000年出品的罗马大片 - 角斗士 / Gladiator,在开场不久就有一场激战,场景之壮烈宏伟,让人难忘。主角罗素·克罗 / Russell Crowe 后来向一位白发斑斑的老头子汇报军队大捷的消息,而那位满脸沧桑的智者,就是当时的古罗马帝国皇帝 - 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公元121—180年)。
有趣的是,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不但真有其人,而且还是古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西方历史上非常著名一位“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在位的时候,古罗马帝国常年面对天灾人祸,不但连连受外敌入侵,内部也经历过严重的传染病,洪水、地震、饥荒等灾难。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以他的超人智慧,勇气和品德,最终还是无法阻止古罗马帝国的衰败。故后人常评价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
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戎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场和篝火边度过。在奔波劳碌之余,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断断续续的写了一本留给自己看的书/日记(原文是以希腊文撰写)。幸运的是,这本书竟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让我们这些一千八百多年后的后人能一窥这位伟大国君的内心世界。
一部独一无二的伟大著作:沉思录 / The Meditations - 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绝对值得推荐。
有趣的是,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不但真有其人,而且还是古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西方历史上非常著名一位“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在位的时候,古罗马帝国常年面对天灾人祸,不但连连受外敌入侵,内部也经历过严重的传染病,洪水、地震、饥荒等灾难。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以他的超人智慧,勇气和品德,最终还是无法阻止古罗马帝国的衰败。故后人常评价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
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戎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场和篝火边度过。在奔波劳碌之余,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断断续续的写了一本留给自己看的书/日记(原文是以希腊文撰写)。幸运的是,这本书竟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让我们这些一千八百多年后的后人能一窥这位伟大国君的内心世界。
一部独一无二的伟大著作:沉思录 / The Meditations - 马可·奥勒留 / Marcus Aurelius。
绝对值得推荐。
2008年1月20日
女人的惆怅

李安导演擅长描绘个人在寻找和追求其生命理想(即如何安身立命)过程中的无奈和挣扎,而且往往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为剧中人感到无限的惆怅和感叹。《色,戒》中的王佳芝,其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大学生。她不幸生在战乱时代,母亲早逝,父亲在英国谋生,后又续娶;王佳芝举目无亲,在香港上学时认识了一班同学,性格随和的她很自然的就顺着大伙的意思参加了戏剧组。在戏剧组认识了热血青年邝裕民,心生倾慕之情,心甘情愿的以行动支持邝裕民所建议的刺杀汉奸行动,从此卷入自己永远不能抽身自拔的漩涡里头。
且不管王佳芝的原型人物 - 郑苹如是否是个爱国英雄,至少在李安导演的《色,戒》里头,我不觉得剧中的王佳芝是一个会主动为国家理想奋不顾身,牺牲小我的英雄人物。我看到的王佳芝,就是一个普通,善良,时时感到彷徨无助,不知何去何从的邻家女孩。她孤身生活在乱世,唯一能奢求可能就是希望能找到生活下去的理由和希望。邝裕民的坚持和热诚,让她看到希望,感受到亲切和温暖,及一双可能可以依靠的肩膀,同时也从邝裕民一伙人中感受到家人和友情的安全感和归宿感。后来王佳芝为准备刺杀行动,更糊里糊涂的牺牲了一个女孩宝贵的第一次;我想王佳芝当时一定感觉很冤枉,极其不甘心,更恨自己傻,心里一片迷茫,又不停的责问自己“我究竟在干什么?”。而这就更注定了王佳芝在后来有机会继续“完成“这项任务时的相对果断,否则她根本没法对自己的牺牲给自己做出合理的交代,也就无法面对自己的下半生。易先生心机极重,常常疑神疑鬼,王佳芝为了得到易先生完全信任,唯一的方法就是假戏真做,即彻底的打开自己的内心,不设防的让易先生的肉体和心灵入侵。大部分人认为王佳芝因走了这步险棋,而不能自拔的“爱上”了易先生,导致刺杀行动的失败。我觉得王佳芝未必真的“爱上“了易先生,但至少随着她对易先生熟悉,易先生在她心目中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汉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王佳芝已经不是那么确定易先生是不是一个非杀不可的禽兽,善良的她在关键时刻犹豫了,轻声的说了两句“快走”,就把多年的心血化成乌有,功亏一篑。
王佳芝有点惊乍的看着易先生以火箭般速度逃离现场,她有点呆了。。。良久,王佳芝拖着无力的身躯,双目茫然,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事情”总算办完了。。。 “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该到哪儿去呢?”心绪混乱,漫无头绪的王佳芝在思索,盲无目的的徘徊在车水马龙的上海街头。。。
不久,警察到来把现场封锁,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王佳芝等人带走,当晚就被易先生下令,很干脆的处决掉了。
《色,戒》,不是《色》,也不是《戒》,而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在乱世中寻找和追求幸福的无奈和惆怅。
2008年1月20日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