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坎坷艰苦,万般无奈,壮志未酬的一生确实让闻者对其不幸的遭遇感到心如绞割,万般遗憾。黄先生作为一名学贯中西,才华洋溢的爱国青年,在其风华正茂的全盛时期就开始被种种不合情理的人为因素屡次及长期的打压,迫害,甚至遭到非人道之对待。但黄先生即便是受到万般委屈,却总还是时刻心系百姓,顾全大局,不断去争取机会为人民和辜负了他的国家服务;即便得不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重用,黄先生也还是义无反顾,坚持到底,直到其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轻言放弃。如此铮铮风骨,着实令人好生敬佩。
其实类似黄万里先生那样的悲剧,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尤其是文革期间)常有发生;一些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因不堪心灵和肉体上的折磨,甚至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而其中就有作家老舍,著名翻译家傅雷,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九章等才俊。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不禁让我们静心思考,究竟是哪种可怖的精神压力能让如此优秀的人才感到万念俱灰?而中华文明之中又是否有哪些宝贵的精神资源能为这些在严冬下已奄奄一息的心灵带来一阵春雨?
庄子在其所处的战国时代深刻的体会到现实生活的残酷无情,和人在面对不可改变的既定境遇(绝大部分都是悲惨不幸)时的万般无奈。在面对如此可怖而且挥之不去的精神压力之下,庄子提出了一套能让世人即便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不堪,但却能在精神世界里得到逍遥的方法,可说是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像黄万里,老舍,傅雷 和赵九章等不幸的人,也应该能从庄子的智慧中找到生活中的一丝慰藉和希望。
依照庄子的理论,黄万里先生(或其他人)在面对其人生某些不可改变的既定境遇时可以尝试以平常心接受之,然后通过“齐物”“真知”的方法来淡化对周遭不如意的事之在意与执着,以求达到(或至少暂时达到)心灵上的平静和精神上的自由。我个人不但认为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具有可行性的,而且还相信黄万里先生极其可能在应对其生命中无数次低潮时已有适当地运用到庄子(或类似庄子)的人生哲学;这可从他在三年的困难时期还能和妻子在清华宿舍院里种南瓜苦中作乐,及在受到不断责骂声当中还能忍辱负重的专心工作等等动人事迹中窥得一二。难怪他的同事沈英说:“他所遭受的压力非一般人所能承受,而在那样恶劣的处境下还能把心思集中到考虑国家大事上,实在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
但黄万里先生毕竟不是庄子;他心怀祖国,时时刻刻想着如何用他所学来治水抗洪,造福百姓。在这个伟大的前提之下,黄万里先生择善固执,坚持不懈,至死方休。因此他做不到,也不忍心做到如庄子般在精神上彻底的逍遥。但即便如此,庄子的哲学也能在其漫长的艰难岁月当中发挥适当的“保护作用”,尤其针对一些不影响其最高原则(即服务百姓)之攻击,毁誉和侮辱,庄子的哲学能帮助黄万里先生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不动如山,泰山崩于前而不变于色。使其能在最大的可能性下保全性命,留得青山(在),可说是善莫大焉啊!
至于郭象的逍遥哲学,我个人认为其高度和格局都较庄子为低,可能会适合渴望安居乐业的普通老百姓,但未必会被黄万里,老舍,傅雷 和赵九章等社会精英所青睐。试想之,此等非常人物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中出类拔萃,皆因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理想有较高的期望,不安于现状,努力突破自己,力争上游。而郭象的逍遥哲学则倡议万物应自足其性(满足于自己的性分),安于其性(顺天安命),满足于现实,不做非分之想,以求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但黄万里等人的心理纠结就正正是不满足于现实,故我认为郭象之学即便能带来逍遥,但黄万里之辈多半不屑为之;俗语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啊。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