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31, 2011

论逍遥与自由

西方或现代自由理论的根基始于古希腊的“自然法”(Natural law),即宇宙万物依循着一套普遍理性规律(或自然法则),符合该规律的状态(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就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状态。而万物在自然状态下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因此自由具有宝贵的内在价值。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自由理论对“自由”一词也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认识,而其中较著名的美国哲学家法兰克福[1]就把自由区分为“行动自由”和“意志自由”[2]两大层次(唐孝威,黄华新)。简言之, 行动自由就是“能够依循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而不受内在或外来因素[3]所限制”;而意志自由[4]就是“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意愿”或“能过通过自己的高级意志(Higher-order volition)控制自己的低级意愿”[5]。拥有意志自由并不代表一定拥有行动自由, 而反之亦然[6]。美国哲学家凯恩[7]则将这两种层次的自由称之“浅层自由”和“深层自由”[8];而近代著名自由主义哲学家赛亚·伯林[9]也提出类似的“两种自由概念”,即主体因没受外来因素所限制而享有的“消极自由”,和主体拥有自主意志的积极自由[10]。(石元康)

庄子的逍遥虽然含有相当浓厚的“自由”意味,但庄子哲学之重点并非在于探讨自由的价值,自由的可能性或维护自由的制度等传统西方自由议题。庄子的哲学基础是建立于其对人生现实极其深刻的观察,了解到各种千丝万缕的因素造成了人生之无可奈何及命运之不可知不可干预的特性。换句话说,庄子对西方或现代自由理论里所谓的“行动自由”之实现之可能性(至少在庄子的时代)和其最终的现实效益之可控性[11],基本上是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的。因此庄子提倡人们应该接受人的局限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与其怨天尤人,或企图螳臂当车,不如通过“齐物论”一文里所谈到的“齐物论”及“真知论”的观点来化解我们的成心,强调万物的自然本性[12],淡化世间万物的差异,以超越大小好坏是非对错等世俗标准和价值,从而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既定境遇”,最终达到内在精神上的逍遥。从西方或现代自由理论的观点来解读,庄子的进路可说是通过人的“自由意志”能力(以“齐物真知”为基础的“高级意志”来解放其“有所求”的低级意志),以超脱其在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无奈和痛苦,从而获得内心的自由。

庄子生于兵荒马乱的战国中后期,当时的老百姓们大多过着朝不保夕的艰苦日子。在那种已失去理智和草菅人命的黑暗时代,个人就算拥有雄心壮志和通天本领也无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即便是鞠躬尽瘁,恐怕也只是徒然牺牲,无济于事罢了。庄子洞悉时势,了解到在这种乱世中保全可贵生命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能让世人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和精神世界自由的方法,对当代而言可说是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就算是在今天,世界上也还有些国家(如中东和非洲等)都还是处于战乱或饥荒,即便是和平国家,人生不如意之事也比比皆是;在这些情况之下,庄子对人生“既定境遇”的解读和其逍遥之道,可说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1] Harry Gordon Frankfurt, 生于1929年,
[2] “Freedom of action” and “freedom of will”
[3]这里说的“内在或外来因素”,主要指的还是“后天或人为”因素而非“先天或自然”因素。如果某个人因为某些先天或自然因素而无法进行某些思考或行动,就西方或现代自由理论而言,那他充其然也只是没有进行某些思考或行动的能力或条件,而非没有进行某些思考或行动的自由。
[4]人是否有“自由意志”还是一个悬而未决,争议不断的议题。自由意志论认为人有形而上的自由,强硬决定论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因果决定,而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非决定论,致动理论,相容论,不相容论等等说法。
[5] 这和儒家所说的“大体”和“小体”有些类似。孟子,告子上:“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6] 动物虽拥有行动自由,但其意愿可能完全被欲望或本能所支配,而无法自主。
[7] Robert Hilary Kane,生于1938 年,
[8] “Surface freedom” and “deep freedom”
[9] Isaiah berlin,1909 – 1997
[10] “Two Concepts of Liberty”,“negative liberty” and “positive liberty”。
[11]即便拥有“行动自由”,人最终是否能主宰命运?
[12]庄子内篇之齐物论(民,鳅,猴最佳住处),庄子内篇之养生主(庖丁解牛),庄子内篇之应帝王(浑沌之死),庄子外篇之马蹄(伯乐制马)及庄子外篇之至乐(鲁侯御鸟)等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