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31, 2008


这两天在忙着收拾房子,准备搬家。合指一算,三十多年来我竟然搬了十七次,可算是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每一次搬家,清理私人物件时,就深深的体会到“身外物”给人带来的累赘感,导致近七八年来我对拥有“身外物”的欲望已逐渐直线下降。这又让我想起欧内斯特·海明威 /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July 21, 1899 – July 2, 1961) 在其著名短文“真实的高贵 / True Nobility” 里说的那段话,其实我们真正所需要的物质确实不多。

不晓得从几何时,人类的经济文明都建立在“鼓励人们为满足其无穷无尽的欲望而努力”这基础假设上。但无节制的消费是顺应人/天性?还是引领人类逐渐走向自我毁灭之路呢?值得深思。

June 24, 2007

Christmas with Santa Claus


My 2001 Christmas holiday highlight was a 2 days 3 nights trip to Rovaniemi – the largest tow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Finland. I left Helsinki by night train on the 30th Dec 2001, and arrived in Rovaniemi the next morning. Rovaniemi was much colder than Helsinki, and it was –31 C when I arrived in the city center. It was so cold that my eyelashes were frozen with a thin layer of ice as I walked on the main street for only few minutes! Rovaniemi is a popular place for skiing, and it also has a few tourist attractions that featured the famous Santa Claus. Although everyone knows that Santa Claus is only a fictional figure (well, almost everyone), but Finland is trying hard to promote to the world that it is the original home of the Santa Claus. For that reason, they built a Santa Claus Village (or more accurately a mini tourist shopping center) and a Santa Claus Theme Park (built completely within a manmade cave) near Rovaniemi.

I visited the Santa Claus Village on the first day I arrived in Rovaniemi. It took about 15 minutes by bus to travel to the Santa Claus Village from Rovaniemi city center. The village is located just within the Arctic Circle border. Although the whole environment setting and buildings are quite beautiful, it actually has not much to see, except some tourist souvenir shops and cafeterias. With a sum of fee, you can take a picture with the real “Santa Claus” in his Santa workshop (basically a photo studio with interesting background setting). In overall I think the most creative thing in the Santa Claus Village is the “Santa Claus Post Office”. It is basically a Finland Post Office branch with special interior design. However, they have promoted the place (or engineered the post office system) so well that the “Santa Claus Post Office” has so far received over 6-7 million letters from kids all-round the world! So if you want to write to Santa Claus, you can actually address to “Santa Claus, Finland” or even just “Santa Claus”, and the letter will arrive to this post office and deliver to “Santa Claus”. I guess you may actually receive a reply from “Santa Claus”! In the post office, you can fill up a form and request “Santa Claus” to send a letter to someone for the next Christmas (cost 35 FM or RM17 per letter). Otherwise the Santa Claus post office can keep your Christmas letters or gifts in their storeroom and send them for you during the next Christmas! What a creative service! I think whoever came up with this Santa Claus idea really deserve a big award from the Finland Tourism Promotion Board! Imagine how many tourists they have attracted to Finland simply because of this single idea!

On the 31st Dec 2001, I joined a local tour to participate in a “New Year Outdoor Celebration” in the millennium village. At around 10:00pm, a couch picked me up from the motel and drove me to the “millennium village” located in an open space. It was an area that surrounded with tents, campfire, ice built lanterns and a snow-built center stage. I think there were probably close to 1 to 2 hundred people gathering there. Half an hour before the midnight, there was a live stage performance, including dancing, music, elves, show queen, legendary figures and other special performers. The show peaked to the countdown of the New Year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Santa Claus; everyone was given a glass of wine, and enjoyed the impressive fireworks. Overall it was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also quite a torture to spend close to two and half hours in the open space under such an extreme weather. I think it must be at least –30 on that night!

On the New Year day, I joined a reindeer safari organized by a local tour. The tour operator picked me up from our motel and dropped me in a small lakeside village located 15 km from Rovaniemi. From there I started our 30-40 minutes reindeer safari by sitting in the sledge pulled by a strong reindeer. The short safari led me through a silent and snowy forest. After the safari, I was served with coffee and sandwich around the open fire in the Lappish tent. I also met some people who joined the snowmobile safari, which they ride the snow motorbike on a frozen river.

Overall the 2 days 3 nights trip to Rovaniemi was quite interesting. Unfortunately most pictures taken during that few days did not come out well, because the camera lenses was either frozen or covered by a layer of moist…

Oct 04, 2006

First impression - Helsinki / Finland


Helsinki is the capital city of Finland, with about 2 million population working and living there (the whole Finland is about 5 million). Basically it is a city built next to the harbor, with architectural designs that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Sweden and Russia. As compare to London or other parts of UK, I must say the buildings in Helsinki are relatively plan. Probably because Finland was ruled by Russia for many years, the whole city architectures still carries a strong communism flavor. The common scenes in the city are rows of rectangle shape milky color buildings with many rectangle shape windows, which make the streets look very orderly and systematic. There are also quite a lot of medium size green parks around the city, and two huge lake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ity center. The city also has a huge harbor, where the giant ships load and upload passengers and goods. Those ships travel to Sweden, Germany and some nearby countries. Generally speaking, Helsinki is a very neat, clean and safe city.

As compare to London,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Helsinki is not that crowded with high-rise buildings. In fact, the highest building in the city center is probably less than 20 stories high. The city center is the National Central Railway Station, which is also at the heart of Helsinki. Helsinki has a very extensive and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of bus, trams (small electric powered trains traveling within the city and suburb), trains (high quality train travel to nearby areas and all other major cities), underground (like MRT in Singapore, but only travel between east and west cost), and ferries (travel to nearby islands). As a local resident, I usually purchase a monthly ticket (190 FM per person, about RM110), which will give me unlimited travel with any transportation mode within one month.

There are two official languages in Finland – Finnish and Swedish. Basically all newspaper, radio, TV, sign boards are all written in Finnish or Swedish. English is a common spoken language among the young and educated, especially in the urban area, but less common in the suburb area and smaller towns. For the first few weeks, I was really having a hard time on my day-to-day life. While I was doing my 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 I couldn’t even differentiate between butter and margarine. The situation is much better now after some tries and errors.

Living expenses in Helsinki is very high, even in Europe standard. A basic meal in fast food restaurant will cost at least 35 FM (RM20) – 50 FM (RM30), a movie ticket will cost between 35 FM (RM20) – 60 FM (RM35), and a simple 2-3 bedrooms apartment in Helsinki area will easily cost half a million Finnish Mark (RM290,000).

The People:

Generally speaking, Finnish people are relatively shy and reserve. They don’t usually talk to stranger, and will prefer not to speak up unless it is necessary. However, most Finns I met are quite friendly, and very helpful too.If compare to other people living in other developed nation, Finns live a fairly homogenous lifestyle. In Finland culture, it is inappropriate to show off your wealth. So you can hardly see rich people driving fancy car. Huge bungalows with fancy garden are also extremely rare. Finland is a welfare state. The government imposes very high income tax (can go as high as 50-60% of your total income), and gives a lot of financial assistant to students, those who are unemployed or less fortunate. According to my quick survey, the average salary in Finland is not that high either. So I guess the local people probably don’t have a lot of disposable income as compare to people work i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e Weather:

After staying in Finland for 4 weeks, more and more people started to warn me about the “Cold, dark and long winter”. According to the local people, the weather will start getting very cold in November. During the winter, the temperature can go as low as negative 25-30 degree C (yes, no kidding). Basically the snow will stay on the ground for few months, all the lakes and rivers will be completely frozen, and we will only have 6 hours sunlight everyda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Finland, they don’t even get any sunlight during winter. It does sound quite scary. Nevertheless, I am kind of looking forward to the coolest Christmas that I ever experienced. It will be fun, I think. ; )

Note: I wrote this article 1 month after I landed in Helsinki (September 2001). It is fun to read my own first impression of this country, which turned out to have so much connection with me for the following years. I started working for a Finnish company after graduated from my MBA program, and since then made many return (perhaps over 10 times by now) visit to the country.

Oct 4, 2006

Life is like a taxi


"Life is like a taxi. The meter just keeps a-ticking whether you are getting somewhere or just standing still." - Lou Erickson

May 18, 2007

真情

顺境积人脉、患难验真情。

May 24, 2007

万般惊险, 无限风光,在川藏


二零零五年八月七日回到北京, 正式完成了为期十五天的西藏之旅。这次行程可说是这么多次出外旅游以来最为辛苦的一次。

于七月二十四日从成都开车出发, 一路沿川藏公路南线往西走, 一直到八月二日才到达拉萨市, 前后坐车坐了三千多公里的路。由于每天都是在三四千米以上的高原上赶路, 在前三四天都感受到相当程度的高原反应, 不但有轻微的头疼,胃口极差, 晚上也睡得不好。幸好在第四五天后高原反应逐渐消失, 游玩的兴致才慢慢得高起来。这次行程一共拍了近七百多张数码照片, 从中我选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照片放在网上。此外, 我也把这次川藏之旅的行程表, 和我在网络上找到的一些有关川藏公路的介绍, 抄录如下。希望对川藏公路有兴趣的驴友们有帮助。

转载。。。

川藏公路


目前,西藏自治区仍是中国惟一没有铁路的省份,进出藏主要依靠的是公路和航空运输。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西藏已有的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公路中,只有青藏公路能保持常年畅通。川藏公路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在此路修通前,千百年来,中国西南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枢纽就是逶迤在横断山区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的两千多千米,靠牦牛运输,一年只能往返一次,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川藏公路于1950年4月开建,新中国的筑路大军劈山治水,终于在1954年12月25日与另一条同样伟大的、堪称“人类开创史之壮举” 的“青藏公路”同时开通,一曲《歌唱二郎山》的战歌,一时流行全国。在修筑川藏公路时,有3000多名筑路英雄光荣牺牲。沿川藏公路进西藏,须翻高山、跨急流,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但一路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是旅游探险爱好者和摄影师的极乐所在。 如今,川藏公路已经是国道318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南线和北线,分线点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都桥镇前的东俄洛乡。


川藏南线

川藏南线于1958年正式通车。南线从雅安起与国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经雅江、理塘、巴塘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墨竹工卡、达孜抵拉萨。南线相对北线而言所经过的地方,多为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沿线都为高山峡谷,风景更为秀丽,尤其是被称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区。但南线的通麦一带山体较为疏松,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川藏南线成都至拉萨全长2142千米,途经最高海拔4700米,有“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

南线成都至雅安段由川西平原向盆原低丘行进,全为高速公路。雅安至康定段处于川西高原,也即青藏高原东南低缘,特别是在雅安天全县境内曾有“川藏公路第一险”之称的二郎山,地势逐步抬升,山河走势呈南北线纵向分布,公路基本是越山再沿河,再越山再沿河往西挺进。二郎山高3500米左右,隧道通行以后不再有“天险”之称,但越山后,泸定至康定间的瓦斯河一段,雨季时柏油路面常被漫涨的河水淹没和冲毁,并时有泥石流。

出康定即翻越山口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此山是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折多山是传统的藏汉分野线,此山两侧的人口分布、生产、生活状态等方面都有较显著的差别。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坝州的大小金川一带。

折多山以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基本处于华西丰雨屏带中,植被茂密,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地表水及河流对山体和路基的冲蚀和切割作用明显;折多山以西属亚寒带季风气候与高原大陆性气候的交揉区,气候温和偏寒,亦多降雨,缓坡为草,低谷为林,且多雪峰及高山湖泊。 折多山至巴塘一线海拔4000米左右,由东往西有剪子弯山、高尔寺山和海子山等平缓高山。理塘是此线重要的分路点,往北可抵新龙和甘孜,往南则抵稻城、乡城和得荣等地。宽阔平坦的理塘地处毛垭大草原,是此线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其县城号称“世界高城”。巴塘往西逐渐进入金沙江东岸谷地,地宽而略低,是藏族传统的优良农区。但巴塘地处地质板块的吻合带,常有地震。 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后,川藏线进入著名的南北纵向横段山脉三山三江地带。公路由此进入了长达800余公里的,呈不断上升的“漕沟状地质破碎路段”。在西藏波密至排隆间,雨季盛行时,肆虐的泥石流及山体滑坡令大地几成“蠕动状”,其威力足以使车行此地的人惊心动魄,直至翻过西藏林芝县境内的色季拉山口。此线有盘不完的山,淌不完的河。川藏线上几乎所有的天险都集中在这一段。色季拉山口后特别是林芝后,全为高等级公路,直到拉萨。

川藏之旅行程表, 全程约3500公里

七月二十四日:成都/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 (431公里)早上从成都沿成雅高速抵达雨城雅安,沿秀美青衣江直至巍巍二郎山,穿越二郎山隧道(4.1公里),抵达大渡河河谷(川西最大最深峡谷)经泸定铁索桥。抵达情歌发源地康定征服塞外屏障折多山(海拔4298米)。抵摄影天堂---新都桥。
七月二十五日:新都桥/雅江/理塘/稻城(397公里)早餐后新都桥新都桥出发然后翻越高尔寺山(海拔4412米)抵雅江,翻越剪子弯山(海拔4659米)、卡子拉山(海拔4712米),抵世界高城理塘(海拔4000米),远观兔子山,翻越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遗迹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000-5000米左右)。抵稻城。
七月二十六日:稻城/日瓦乡/亚丁村/冲古寺/落绒牛场(60公里) 由县城前往亚丁自然保护区,沿途观万亩杨树林欣赏赤土河谷迷人风光及世外桃源般藏式建 筑村寨,朝拜贡嘎郎吉岭寺,日瓦乡午餐后前往亚丁景区。住亚丁村
七月二十七日:亚丁村/稻城/理塘/巴塘(405公里) 经稻城后返回世界高城--理塘。驶进海子四布的海子山,说是海子山,但由东向西道路平缓,驾驶车辆不知不觉便到了山顶。之后抵达巴塘,巴塘县是藏东有名的水果之乡。
七月二十八日:巴塘/芒康/左贡(265公里)离开四川省,进入西藏境内。跨过金沙江。抵达藏东最后一个县城--芒康。从芒康出发,芒康海拔3900米,川藏南线,滇藏公路交汇于此,沿途可欣赏西藏江南和横断山脉美丽的自然风光。住左贡
七月二十九日:左贡/八宿/然乌(291公里)  早餐后乘车经左贡抵达八宿。乘车从八宿出发,途经然乌,参观然乌湖,湖面海拔3850米,面积22平方公里,周围森林茂密,冰川晶莹,雪山皑皑,景色之秀,山川之美,素有"西藏小瑞士"之美称,沿途欣赏"西藏江南"和横断山脉美丽的自然风光。住然乌。
七月三十日:然乌/波密(129公里)  离开然乌,抵达"西藏的江南"--波密。
七月三十一日:泥石流把通往通麦的唯一通道冲走了,当天只好在波密再留宿一晚
八月一日:波密--通麦--八一镇(235公里)早餐后乘车出发,穿越通麦"死亡地带",途经鲁朗林海,之后抵达色积拉山口远眺雄伟壮丽,海拔7756米的南迦八瓦峰。到达林芝,参观林芝的“巨柏王”。沿途自然风光秀丽,道路崎岖险峻是川藏公路最难通行的一段。

八月二日:林芝-八松湖---拉萨(490公里)早餐后乘车前往巴松错湖,沿途欣赏尼洋河风景区自然风光。抵达国家四A级旅游风景区-八松湖参观浏览;之后翻越海拔5230米的米拉山口,抵达拉萨。
八月三日:拉萨市内观光(大昭寺、八角街、小昭寺, 色拉寺)上午参观建于七世纪的大昭寺,大昭寺位于拉萨旧城中心,是西藏的佛都中心和藏传佛教信徒中心的圣地。中午从大昭寺出来,八角街特别值得一逛,这里既是转经路,也是购买纪念品和体验藏民俗最佳之地。顺道到附近规模较小的小昭寺看看。下午到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的色拉寺参观. 色拉寺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黄教寺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也是拉萨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寺院。色拉寺喇嘛的一项为人熟知的功课是辩经。
八月四日:雪顿节当天到哲蚌寺观看哂大佛, 到罗布林卡看藏戏今天正好是西藏传统的雪顿节的第一天. 雪顿节意为酸奶节,为拉萨僧俗人众喝酸奶看藏戏的节日.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乘出租车到哲蚌寺山下, 再摸黑上山等待观看闻名已久的哲蚌寺哂大佛仪式.下午移到罗布林卡(藏语总称为宝贝园林),建于18世纪40年代。观看藏戏表演.
八月五日:拉萨/当雄/纳木措(260公里)从拉萨经过当雄县到纳木措圣湖. 纳木措藏语意为“天湖”,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
八月六日:参观布达拉宫参观有世界屋脊明珠之称的布达拉宫.
八月七日:乘飞机离开拉萨,回到北京

Oct 02, 2006

Annie Hall

前段日子看了伍迪·艾伦 / Woody Allen 1977 年的老电影“Annie Hall”,有一段开场白挺有意思:

有几位妇女到一家餐厅吃饭。吃到一半时,一位妇女抱怨说“这家餐厅的食物实在是太难吃了,简直是我这一生所吃过最难吃的东西!”。另一位妇女接着说:“可不是吗!最可恶的是,他们食物的分量还特别的少!”。

伍迪·艾伦 / Woody Allen 评论说:“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就如那几位妇女一样矛盾。。。”

July 11, 2007


谈“道”理

大约是十年前的这个月份,一位朋友推荐我阅读Dr. Stephen Covey / 史蒂芬.柯维博士所著的“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台湾版的译名为“与成功有约”)。估计他当时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个简单举动,竟会对我这一生有如此深远的影响。这本畅销书和一般的励志书很不一样;书中阐述了几个非常基本但又异常关键的人生观点,如 “Principles of Life / 人生之道”, “Be Proactive / 主动积极”,“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以终为始”,“Put First Thing First / 要事第一”,“Think Win-Win / 双赢思维”等等,如能掌握得当,兼实践有方,确实是人生路上的数盏明灯。

该书开宗明义第一章,说是 “Principles are immutable natural laws / 天下有正道”,而人生获得成功幸福(指的是圆满的,而非片面的成功幸福)的最重要关键,就是绝对遵循“正道”,努力使自己的一切所思所做所为和“正道”相统一。其实同样的道理在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的《中庸》早有阐述。 “中庸”道:“不偏之为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我个人认为文中所提到的“道”,和Dr. Stephen Covey / 史蒂芬.柯维博士所说的“Principles”,在性质上基本是一致的。

“道”就是自然、社会、人生统一体系的“生存昌盛”法则。此法则放之天下皆准,不受时间,地域,文化,个人喜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最终总是顺其者昌,逆其者亡也。那“道”有哪些呢?多得很,恐怕也没人能讲清楚说明白,但我估计最根本的“道”也就是几十条。Dr. Stephen Covey / 史蒂芬.柯维博士在其书中举了些例子,在这基础上我总结了至少以下十二条,供大家参考。

1. Fairness & justice / 公平与公义
2. Integrity & credibility / 正直与信用
3. Freedom & dignity / 自由与尊严
4. Responsibility & contribution / 责任与贡献
5. Quality & excellence / 质量与优秀
6. Potential & growth / 潜能与成长
7. Nurturance & support / 抚育与支持
8. Patience & resilience / 耐心与坚毅
9. Empathy & tolerant / 同情与宽容
10.Love & harmony / 寛爱与和谐
11.Humble & courtesy / 谦和与礼仪
12.Appreciate & generous / 感恩与慷慨

那“Principles / 道”的根本依据和来源是什么呢?也许是创造宇宙万物者所制定下来的规章,又可能是人类从自然界(包括人类)“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进化过程中所领悟出来的道理。天知道。。。

注:许多译本把原版里用的词“Principles” 翻译成“原则”,这其实很可能会给读者带来误解。“原则”一词普遍用于描述某社会,团体或个人说话处事所依据的标准和方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和书中所指的客观存在的“道/法则”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July 22, 2007

万巷

也许是因为我的童年都是在小镇和乡村里度过,对小巷,我特别有感情。 长大后,每到一个地方,就总爱到当地老城区的小巷里去逛一逛,感觉特熟悉,有点亲切,且温馨。

曲折幽深的小巷,仿佛是一条岁月的路,引领我回到从前。。。小时候曾依偎在爷爷身边听他叙说少年时乘风破浪到海外开荒的往事,有几次还淘气的骑在他肩上招摇的上市场买图书。在后巷竟然被自己饲养的小白狗追得喘不过气来。深夜里坐在母亲的身旁,困惑的看着她总是在裁制别人的衣裳。偶尔在前门的屋檐下静静的躺在阿姨的腿上让她挑耳朵,而昨晚还被老爸拿着藤条督促我背那几个老记不住的英文单词。周末和几个“老友”到草场上放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眯着一双小眼睛在烈阳下仰望那一个个在遥远蔚蓝天边跳动的倩影。新年时溜到外婆家的稻田里挖蚯蚓,和表弟妹们在小河边钓鱼,还疯了似的跳到水里骑在木头上拼命划那动弹不得的“独木舟”。夕阳下,坐在街头的小木凳上等待那怎么那么晚还没从学校回来的姐姐。。。

这世界上每一条小巷里,都深藏着这许许多多的回忆,而它迷人之处,似乎就不言而喻了。

Feb 07, 2007

欲速而不达

在北京和上海居住的朋友们,相信绝大部分都和我一样,对当地拥挤不堪的交通和近乎横冲直闯的出租车多少有点不满。记得我刚到北京时,第一天就对京城出租车师傅之艺高胆大, 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时心里就嘀咕,F1 / 一号方程式车手的技术和胆量,恐怕也不过如此吧?后来,出租车乘多了,也就渐渐变得麻木不仁,甚至对出租车师傅在千钧一发之际刹车,换档,变道,再加速等等高难度特技动作,我也无动于衷。一般来说,上海出租车师傅的服务意识较强,但开车的狠劲,似乎和北京师傅不堪多让。

北京和上海的出租车师傅有个很不好的习惯(也许其它城市也差不多),就是总喜欢在已经严重堵塞的路上,频频鸣笛,费尽心思的来回变更车道,“力争上游”。其实如果目光放远一点,就知道就算是勉强换了车道,前面的车子其实可能更加缓慢,一切还是徒费心力,结果不但无济于事,反而轻则弄得自己心浮气躁,重则导致交通意外,而且还可能造成交通更加拥堵,可谓损己不利人。

有时候我坐在出租车上,静静地观察出租车师傅着急地前顾后盼的样子,心想,其实人生的路上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选择了开上某条人生道路,有时候却出乎意料的堵在路上。在这时候,我们的眼光不妨放得远一点。如果前方左右确实拥堵,近处也没有出口,与其心慌意乱,争先恐后,“寸土必争”,不如把心情放宽,摇上车窗,开上空调,放首轻音乐,静静的享受慢步缓行的轻松和逍遥。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前面的路已变得通畅无阻,那时候后再疾风而去,也为时不晚矣。

毕竟,在人生的道路上,享受过程比抵达终点要重要的多了。

不是吗?

June 03, 2007

窄门

“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Enter through the narrow gate. For wide is the gate and broad is the road that leads to destruction, and many enter through it. But small is the gate and narrow the road that leads to life, and only a few find it. "

June 07, 200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07年3月16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结束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中外记者会。会中有台湾记者提到海峡两岸问题,温总理最后说道:“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基于好奇心,在网上查了一下该句诗词的出处,发现还挺有意思的。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中在扬州偶遇从苏州归洛阳的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难免感怀身世,相互安慰勉励一番。

酒席中,白居易赠刘禹锡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礼尚往来,刘禹锡回赠白居易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君子之交,似淡如水,却浓如酒。

醉。


March 17, 2007

远方

远方,清晨,寂静,湖畔,微风,寒凉,鸟啼,叶动,思绪,远方。

May 21, 2007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近几年来有位才女型的新进作家,笔名起得挺有意境,叫“安意如”。她今年年方23,却已凭着其洞悉世情,直指人心的诗评,“风靡”中国的“文坛”和“网坛”。虽说她有几本书的部分内容已被证实抄袭他人的作品,但从大部分原创文章的字里行间,“安意如”过人的才情,似乎无容置疑。

透过“安意如”的文章,认识了一位名叫“纳兰性德”的清朝诗人,文采好的不得了,有机会确实要好好的读一读他的诗集和生平事迹。

推荐一首“纳兰性德”的作品,其风采已可见一斑。

木兰词作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March 09, 2007

暗恋桃花源

今昔常易位,
悲喜实难分;
暗忖,红楼梦已不见于世,
眷恋,桃花源怎还在人间?

注:此诗是以赖声川的戏剧“暗恋桃花源”为主题的习作。

Nov 28, 2008

积极进取且豁达超脱


周国平在其“与企业家谈哲学”一文里,有几段谈到哲学思考如何帮助我们建立人生观,我个人觉得很有道理。抄录如下:

“通过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使我好像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从略)经过这样的思考,就会以一种比较超脱的眼光去看人世间的一些具体遭遇。无论成功还是挫折,快乐还是不快乐,你一方面不妨尽情去体验这些经历,另一方面又能时常跳出来看它们,不完全陷在里面。。。(从略)人生既要进取的精神,又要有超脱的眼光,二者不可缺一。”

记得在19岁那年,我常和一位对宗教哲学颇有研究的化学老师抵足长谈,探讨的课题就围绕着这几点。当时觉得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虽然能相对全面及科学的解读世界万象,但却无可避免的带来了对人生终极意义之客观存在的怀疑。而唯物主义论者究竟如何建立起积极进取且豁达超脱的人生观,一直是我多年来思索的课题。近来确实想把中西基础哲学理论比较有系统的阅览一遍,把这些课题有序的疏理得更加清楚明了。希望能据此走得更稳,更好,更远,更果断一些。


Nov 26, 2006

问之有理,言之有物,分身有术。


周国平在其所著的“
人文讲演录”里把许多人生问题分析得异常精辟明了,浅显易懂,在中文书中可说是非常罕见。似乎好久没有读书读得这么投入了,这几天几乎是手不释卷,一乐也。

书中提到“哲学是一种分身术。一个人有哲学思考的习惯,就能够把自己分成两个人。一个是肉身的自我,这个自我在世界上奋斗,在社会上浮沉,有时候痛苦,有时候快乐。另外还有一个我,是更高的自我,理性的自我,精神的自我。这个自我可以经常从更高更开阔的立场上来看肉身的遭遇,来开导他,指引他。” 这段话其实和前面所谈到如何建立积极进取且豁达超脱的人生观的思路是一致的。V 在其留言里提到禅学“观照”的概念,也是殊途同宗。

著名学者王鲁湘在主持周国平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讲座中评述“儿童提的问题属于哲学问题,青少年提的问题属于知识问题,到了我们中年以后的人提的问题只是技术问题。” 也很有深意。


Nov 29, 2006

明朝伯虎逍遥处


苏州可说是个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好地方。其中一位苏州名人姓唐,名寅,字伯虎 (1470 - 1523年),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和文学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一生中有九个如花似玉的夫人,其中和秋香姐的三笑姻缘更是家喻户晓。其实根据史料,这些关于唐伯虎的风流韵事,都为杜撰,可以一笑置之。

真实的唐伯虎也确实是当年一时无俩的才子,但其一生却是怀才不遇,坎坷多变,郁郁而终。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慧,熟读古书。16岁时参加童生试得第一名案首。25岁那年父、母、妻、妹在一年之内相继去世,唐伯虎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努力治学。29岁时参加应天府 (现南京)乡试考秀才,又高中解元(第一名),可说是少年得志,前途似锦。第二年,30岁的唐伯虎在进京参加会试的路上遇到同去赶考的江阴富家子弟徐经(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的曾祖父),成为至交。不幸的是,徐经在京城贿赂主考官程敏政的家僮,得到试题,还骗请唐伯虎提前帮他写好了文章。此事被人告发,两人入狱。在一年多的审讯中,唐伯虎在狱中吃尽苦头,后更被贬谪往浙江偏远之地为小吏。31岁的唐伯虎心灰意冷,后在浙江,安徽,湖南,湖北, 江西,福建等地“游山玩水”近一年多,山穷水尽后返回苏州,而此时妻子(续弦)已弃他而去。

唐伯虎大病一场后,性情大变,开始游戏人生。史载,唐伯虎曾和祝枝山等扮为乞丐,沿街唱莲花落讨钱,钱讨来了,就上酒楼喝酒。唐伯虎在36岁娶患难中的红颜知己沈九娘为妻,随后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屋,取名桃花庵(遗址在苏州今桃花坞大街),慢慢走出人生低谷,以卖文卖画为生。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去世,享年54岁,幸有好友祝枝山资助,把他归葬于横塘的宗族墓地,可说是天妒英才,萧条一生。

唐伯虎留给世人不少诗词书画精品。从以下这几首我随意挑选的诗词,就能看出唐伯虎的才情和体会他对人生无奈的感慨。下回你到苏州,不妨带本唐寅诗集,在小桥流水桃花处,品茶,读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一世歌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Jan 07, 2007

春秋夫差含恨此


在春秋战国时期,江苏省的苏州市一带曾是吴国的都城。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近邻越国交战于檇李(今浙江省嘉兴南),吴为越所败,吴王阖闾(? - 公元前496年) 受伤而亡,其子夫差继位(? - 公元前473年)。两年后吴王夫差大败越军于夫椒(在太湖之中),大举入攻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 - 公元前465年) 求和,夫差许。越王勾践和大臣范蠡滞留在吴国当人质长达三年,受尽屈辱苦难。回国后,越王勾践广纳贤士,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还把西施送给夫差,使其疏理国事。越国修养生息多年,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大败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今江苏省苏州)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终于报了20多年前的战败之仇。

当勾践刚刚灭吴称霸,其手下最大之功臣范蠡马上功成身退。据说范蠡后改名陶朱公,和西施退隐于杭州一带,并经商而成为富甲一方的富豪。

这些都是两千多年前发生在苏州,杭州,嘉兴,绍兴等地方的事了。今天有上千万的老百姓在这些城市里为生活理想而奔波,高速公路上货车川流不息,饭馆酒吧里喧哗声此起彼落,确实很难想象这就是当年吴越争战的沙场。。。

Jan 07, 2007

苏州评弹


前些时候在苏州拙政园游园赏景,无意间经过一间小阁楼。 阁楼里流淌着如行云流水似的琵琶声,和一段段时而缠绵,时而幽怨,时而刚强,婉约多姿的古典女声唱腔。仔细一听,奇怪?这即非京剧,又不像昆曲,更不是黄梅戏。于是好奇的从窗外往内观望,原来阁楼内是一茶馆。只见一身穿旗袍,样貌娟好的女子正端坐中央,右手抱个琵琶,纤纤玉指熟练的在弦上弹、挑、扫,拂,敲。。并带着浓厚的苏州韵味和口音唱着那甚为动听的曲子。终于还是轻轻的推门而入,向接待的小姑娘一询问,才知道那是有名的苏州评弹,唱的正是《新木兰辞》。

留下来,欣赏片刻。。。确实,很不错。

《新木兰辞》词:1958年夏史参照《花木兰》开篇据古乐府《木兰辞 》改编

唧唧机声日夜忙,(木兰是)频频叹息愁绪长。

惊闻可汗点兵卒,又见兵书十数行。
卷卷都有爹名字,老父何堪征战场。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兄长,(我)自恨钗环是女郎。
东市长鞭西市马,(愿将那)裙衫脱去换戎装。
登山涉水长途去,代父从军意气扬。
朝听溅溅黄河急,夜渡茫茫黑水长。
颦鼓隆隆山岳震,朔风猎猎旌旗张。
风驰电扫制强虏,跃马横枪战大荒。
关山万里如飞渡,铁衣染血映寒光。
转战十年才奏捷,归来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镪,木兰不愿尚书郎。
愿将明驼千里足,送儿早早回故乡。
爹娘闻女来,出廓相扶将。
姐姐闻妹来,帮我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欢呼舞欲狂;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家喜气上面庞。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含笑出门寻伙伴,伙伴见她尽惊慌。
同行一十有余载,不知将军是女郎;谁说女儿不刚强。

近代苏州评弹名家盛小云版新木兰辞网上试听

Jan 13, 2007

巨人


132年前的昨天,一名男婴在德法边界的阿尔萨斯省/ Alsace Province 诞生,他的名字叫阿尔贝特•史怀泽 / Albert Schweitzer (1月14日, 1875 – 9月4日, 1965)。

史怀泽可说是出生和成长在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父亲和外祖父是牧师,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才华洋溢的管风琴音乐演奏家,而亲友们也不乏饱学之士。史怀泽天资聪敏,自幼精通德,法两种语言,在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哲学博士和神学博士,而且还是著名的管风琴音乐演奏家,研究巴赫的权威。据说他曾给自己定下目标,三十岁前做自己的事,三十岁以后为他人服务。二十八岁那年,史怀泽读到一份有关非洲刚果(现刚果民主共和国 / Republic of Congo)严重缺乏医务人员的报告,于是决定从医。史怀泽重返校园,由零开始学医,九年后获得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38岁的史怀泽在1913年来到非洲,在加蓬共和国 / The Gabonese Republic 的兰巴雷内/ Lambarene 建立了丛林诊所,终其一生服务非洲长达五十多年,直至1965逝世,享年九十岁,临终前还在非洲医院服务。

史怀泽于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非洲之子”,“人类的精神巨人” 。

Jan 15, 2007

千湖


芬兰,一个谦称自己是“千湖之国”,但事实上却拥有近十九万个美丽湖泊的国家。这几年来因为学习和工作,在芬兰来回呆过不少时间,但最难忘的还是她那一个个宁静又祥和的湖泊。

仲夏时节,湖泊的四周都挤满了绿得发亮的松树,桦树,和杉树。湖水清澈,且平静,偶尔一阵清风,水波荡漾,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点点磷光。悠闲的,在岸边,漫步,歇,瞭望彼岸,静静的享受着,一个人守着一片湖的奢华,直到,那夕阳西下。。。

Feb 03, 2007

具备一切做坏人条件的好人

昨晚在网上读到一篇李敖的访谈, 他的其中一句自我评价说得确实好。

"我是一个具备一切做坏人条件的好人"

估计这可能是在当今社会其中一条最恰到好处的做人目标/原则。

Oct 14, 2006

《论语•为政篇》 新解。。。


《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前天晚上朋友振振有词的说...那其实是孔子讲学收钱的价格表 。。。

三十而立:给三十, 只能站着听课
四十而不惑:给四十, 讲解到你明白
五十而知天命:给五十, 就可以知道明天小测验的题目
六十而耳顺:给六十, 你想听什么就他就讲什么
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给七十, 你想干啥就干啥,老师管不着。

晕。。。。

非常难忘,如此多娇

认识一个城市,就好像结识一个朋友,确实需要耐性和时间。初次碰面,能观察到的往往只是他/她的仪表和风范。接触多了,就会逐渐知道他/她的喜恶,兴趣,偏好和观点。如有机缘而能更深入地相互认识,也许还能从他/她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言行举止,生活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了解他/她的性格,思路,价值观和对未来的展望。到了这一步,你可能会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他/她的多面性,多层次性,矛盾性,复杂性,而同时又存在那一种对生活的质和量不弃不舍追求的一致性。

用这种渐进的方式去发现,认识和欣赏一个人或一座城市,别有一番滋味。

Nov 26, 2006

企业文化


前一段时间有位朋友因为不能认同其所任职的IT公司之企业文化而离职,后转换到传统行业。我想,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其行业应该没有必然,非常绝对的关系。IT公司可以很人性化,传统行业公司估计也有不少是不近人情的。原则上,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它的"利益相关参与者"(股东,员工,客户, 邻居等)负责。不同的企业,因其不同的经营理念,目标和文化,自然吸引了拥有类似理念,目标和文化的"利益相关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和投入(资源,金钱,时间,劳力等), 这是“物与类聚,人以群分"的自然原则。为金钱和财富而疯狂的"利益相关参与者", 当然对不择手段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热捧, 反之也有人对其嗤之以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如果群众对生活的追求逐渐变得更丰富多彩,除了物资生活外,还响往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和济世情怀。那些纯粹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也许会慢慢失去市场。话虽如此,毕竟企业的目标还是以营利为主, 估计最后会是那些既具备基本公民意识和尊重基本人权,同时又能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为经济主流。要求企业牺牲经济利益,而去追求高于当代社会对企业在非物资目标上的基本期望,毕竟不合情理,而且那也不是营利机构该干的事。有趣的事,过去几千年来证明,社会对企业在非物资目标上的基本期望,是一个“往上“的趋势。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对许多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平衡发展的人来说,明天,因该会更好。

Nov 18, 2006

京城春,浓得,化不开。。。

二零零四年一月,我第一次在中国北京过春节。在中国,春节的假期共有七天。但其实真正的公共假期只有三天,不过国家规定春节前的周末为工作日, 而把那两天的假期改在春节期间,再加上春节期间的周末,所以前后一共有七天假期。 由于老百姓(尤其是在外工作的民工)都安排在春节期间回家过年,所以春节前后可说是人流的高峰期。据说春节期间全中国有上千万的人次往返各乡镇省市。各火车站,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都一早准备就绪,如临大敌。有时侯我们实在很难想象一些中国人回乡时所面对的困难。要知道中国国土面积庞大,而且一些偏远乡县的交通也不发达。许多人需要在路上熬上好几天几夜,乘火车,转公交(小巴),再乘小车,可能还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回到家。可说是跋山涉水,披星戴月,确实是很不容易。

北京的春节除了一般的年夜饭(团年饭),拜年等等活动外,主要还是逛庙会。据说庙会起源于祭神活动, 但今天的庙会已转变成全民同欢的集市。基本上和我们亚庇年二十九晚上的夜市,或加雅街集市很相似。 北京的庙会从年初一早上开始,每天上下午营业,一直到年初六才收市。 北京的庙会的地点可多了,计有历史最悠久的广甸庙会,最富有宗教色彩的白云观庙会,最有文化气息的红楼庙会,风景秀丽的龙潭湖庙会,最热闹的地坛庙会等等。一般来说各庙会的分别不大,主要还是卖些小吃,年货,还有些零零星星的传统文化工艺表演。 我趁着新年假期,从初一到初三走马观花似的逛了五个庙会,可说是开了眼界。

Nov 19, 2006

花好月圆

写诗这事,确实需要靠灵感,看兴致。心灵福至时,往往只需斟酌片刻,佳句便随手掂来。笔就,乍看还似浑然天成。

宁波市,普陀山,观音殿,中秋夜。

观音听色数季, 看似静水宁波。
辗转,
磋砣,
竟。。。
又将到花好月圆时。


Nov 02, 2006

生命的意义

对“生命有什么意义?”这千古命题,卢梭 / 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给过这样的评述:

“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你必须赋予它意义,而其价值也透过你所选择的意义而彰显出来”

典型的唯物主义 / Materialism 论调。而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最科学,理性,深刻,简明,中肯,积极的答案。

生命的本质,似乎就是如此。

Nov 06, 2006

向来痴,从此醉


金庸在"天龙八部"的第十一章(向来痴)和十二章(从此醉)里有好几段对江南水乡(浙江北部和苏州南部一带,自古统称江南)的描述,相当传神。

话说鸠摩智把段誉从大理劫持到苏州城,正打算到“参合庄”拜访慕容博后人。在湖边彷徨之际。。。

“湖面绿波上飘来一叶小舟,一个绿杉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口中唱着小曲,听那曲子是:“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滩,笑脱红裙裹鸭儿。”歌声娇柔无邪,欢悦动心。。。。 (从略) 。。。这时那少女划着小舟,已近岸边,听到鸠摩智的说话,接口道:“这位大师父要去参合庄,阿有啥事体?”说话声音极甜极清,令人一听之下,说不出的舒适。这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满脸都是温柔,满身尽是秀气。。。(从略)。。。舟行湖上,几个转折,便转入了一庄大湖之中,极目望去,但见烟波浩渺,远水接天。。。(从略)。。。崔百泉见她交还兵刃,登感宽心,当下依言将小舟划入一处小港,但见水面上生满了荷叶,若不是她指点,决不知荷叶间竟有通路。崔百泉划了一会,阿碧又指示水路:“从这里划过去。”这边水面上全是菱叶和红菱,清波之中,红菱绿叶,鲜艳非凡。阿碧顺手采摘红菱,分给众人。。。(从略)。。。菱塘尚未过完,阿碧又指引小舟从一丛芦苇和茭白中穿了过去。这么一来,连鸠摩智也起了戒心,暗暗记忆小舟的来路,以备回出时不致迷路,可是一眼望去,满湖荷叶、菱叶、芦苇、茭白,都是一模一样,兼之荷叶、菱叶在水面飘浮,随时一阵风来,便即变幻百端,就算此刻记得清清楚楚,霎时间局面便全然不同。鸠摩智和崔百泉、过彦之三人不断注视阿碧双目,都想从她眼光之中,瞧出她寻路的法子和指标,但她只是漫不经意的采菱拨水,随口指引,似乎这许许多多纵横交错、棋盘一般的水道,便如她手掌中的掌纹一般明白,生而知之,不须辨认。。。(从略)。。。如此曲曲折折的划了两个多时辰,未牌时分,遥遥望见远处绿柳丛中,露出一角飞檐。。。(从略)。。。众人逐一跨上岸去,见疏疏落落四五座房舍,建造在一个不知是小岛还是半岛之上。房舍小巧玲珑,颇为精雅。小舍匾额上写着“琴韵”两字,笔致颇为潇洒。鸠摩智道:“此间便是燕子坞参合庄么?”阿碧摇头道:“不。这是公子起给我住的,小小地方,实在不能接待贵客。不过这位大师父说要去拜祭慕容老爷的墓,我可作不了主,只好请几位在这里等一等,我去问问阿朱姊姊。”

金庸是浙江海宁县人,从小在江南长大。海宁县位于杭州市近郊,从那到浙江北部的南浔,西塘,乌镇,距离不算太远,估计步行也就是一两天的路程。而苏州南部的周庄,同里,甪直也在周边。近年来数次到访江南水乡,有时候坐在河道旁柳树下的石板凳上歇息,望着小桥,流水,人家,不禁会寻思那让金庸“向来痴,从此醉”的宋代江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幅光景? 煞是耐人寻味。。。

Nov 12, 2006

两性,女性


这几天正在阅读中国当代哲学家周国平所著的“人文讲演录”。书中有一篇题目叫“谈女性”的文章,写得很深刻,其中有几段关于两性和女性的叙述我个人非常认同。抄录如下:

“一个人身上越是蕴含着异性的特质,在人性上就越是丰富和完整。我们在历史上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那些优秀的男女往往集两性的优点于一身,既有自己性别的鲜明特质,又巧妙地糅进了另一性别的优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雌雄同体的。比如说,一个优秀的女子在柔美中有一种内在的刚强,一个优秀的男子在力量中显现一种内在的优雅。如果没有另一方面的特质,你就会觉得这个人有缺憾,比如说,男人只刚不柔,你会觉得他生硬或粗暴,女人只柔不刚,你会觉得她软弱。我想强调一点:优秀的男女应具备另一性别的优点,但是决不可丢掉自己性别的优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喜欢性别特征鲜明的异性,不喜欢性别特征似乎错位的异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从略)因此,如果说优秀的男女是雌雄同体的,那么,前提应该是保持本性别的优点,在这个前提下,异性特质才会给你加分而不是减分。”

“女人的生命力更具韧性,比男人更能适应各种环境包括艰苦的环境,更经得住灾难的打击,女人的平均寿命事实上也高于男性。在实际生活中,女人的弹性能够发生很好的作用。比如说,女人善于妥协,同时在妥协中巧妙地坚持,善于营造轻松的氛围,并且在轻松中解决争端。”

“在情感方面,我认为女人更具有人性,比男人更是人。”

“打一个比方, 又可以这样说:在地狱,人间,天国这三样东西中,男人一会儿下地狱, 容易悲观, 一会儿上天国, 容易空想, 唯独不肯在人间好好呆着。相反, 女人是更属于人间,更属于大地的。男人苦苦地寻求家园,女人不寻求,因为她就是家园。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的作家林语堂说过一句非常贴切的话。他说:男人只懂得人生哲学,而女人却懂得人生。”

“在面临人生灾难或者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女人比男人更加理智,也更加沉着。”

“为了生存和虚荣,女人不妨鼓励自己的男人去竞争。但请记取,好女人能刺激起男人的野心,最好的女人却还能抚平男人的野心。你可以鼓励自己的男人去打天下,但是,你还应该随时准备把他招回来,让他知道,无论他能否打下天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在等候他归来,因此他能否打下天下也就完全不重要了。”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Nov 19, 2006

人品

最近在读一本Stephen R. Covey / 史蒂芬.柯维的新书,原著叫 "Everyday Greatness”,中译版的书名起的很到位,叫“人品”。书的内容就是一个个从美国“读者文摘”精选出来的动人小故事,由Stephen R. Covey / 史蒂芬.柯维从中解读非凡人品的非常意义。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我挺喜欢Stephen R. Covey / 史蒂芬.柯维自己写的序,尤其是以下这一段。感觉人生确该如此。

“我感到很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各国报刊杂志的新闻标题经常充满着种种令人气馁的字眼,但是我每天都遇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他们让我相信人性还是美好的。 我为此感到幸福。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诸如高层官员涉嫌丑闻,有违道德规范的消息,但是我每天也能接触到不少国家领导人,商界领袖以及初涉领导岗位的人,他们正直诚信,道德完善。我为此感到幸福。

违法犯罪,自然灾害,战争和疾病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随处可见,但是我有幸能与很多执法人员, 民间组织管理者,军事专家和医疗专业人士合作,亲身目睹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高尚情操。我为此感到幸福。

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间,家长的权威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知道很多严父慈母都能够不离不弃地照顾子女,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必要养分。我为此感到幸福。

现今的学校和年轻一代每天都面临无数负面影响以及敏感的社会问题,但是我认识很多兢兢业业的教师和才华横溢的青年,他们性格鲜明,有志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身边的社会。我为此感到幸福。

而你,也很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March 11, 2007

简单

今早一口气速读完刚买来的新书 - 《历史的脸谱 - 余秋雨 文, 钱海燕 图》。余秋雨的文章甚好,但钱海燕的彩图更妙。虽浅彩淡墨,但妙笔生花。偶尔几句题词悬挂画中,笔法轻巧,秀气,言简意赫,饶有禅意。

书中第五页,余秋雨写道:

“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核心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

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很多中年人都在不断提醒年轻人:生活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于是,年轻人的目光也复杂起来;很多老年人在弥留之际告诉中年人:生活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得多。但是,他体悟出这个道理的时间已经实在太晚了。可怜的人们整个一生都在“构思过度”中度过,加添了多少破灭,纷乱和耗费。”

诚然,生活还是如钱海燕的彩图般,简单些好。


April 14, 2007

我个人觉得,雕塑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想象空间是其它静态美术形象所无法比拟的。好的雕塑家,能聪明的利用不同材料的特点和质感,很形象或抽象的通过立体造型把其想表达的艺术主题“强烈”的展示出来。

造型较小的雕塑当中,我对那些呈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泥陶人”颇有偏好。有一次在北京798艺术区闲逛时,偶然闯入一间“泥陶人”工作坊,马上就被那一个个形象夸张独特,但朴实无华的泥陶人所吸引。可惜后来回去北京798艺术区数次,都再也找不到那地方了。和华丽风雅的唐三彩不同,那些“民间泥陶人”的形象粗犷不羁,线条大起大落,喜怒哀乐尽刻画在一张张历尽沧桑的脸上和那举手投足之间,令人遐想。后来在上海一间名叫“乐陶工坊”的小店看到一系列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泥陶人”,主题主要是中国少数民族和小孩。据店主说,“泥陶人”是他在山东的丈母娘亲手制作的,由于丈母娘年事已高,且需慢工出细货,故作品不多。一个高约一尺半的“蒙古姑娘”陶像开价一千多人民币,不便宜。比起前面所提到的“民间泥陶人”,“乐陶工坊”的“泥陶人”就显得更为精致细腻,线条流畅大方,部分作品更有些淡彩作为点缀,而也确实达到画龙点睛之效。

大型雕塑,尤其是那些为户外展示而创作的作品,也非常有意思。欣赏大型雕塑,必需和它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相结合,才能窥得其中奥秘和趣味。在不同的时段和角度观赏同一座雕塑,由于光线,气候,天空云彩,背景和作品本身高低远近大小等多种变化,能给人许多绝然不同的感受。好的大型雕塑无论在阴晴圆缺,春夏秋冬,喧哗宁静时刻,都各有一番风味。有些人文和社会性强的作品,甚至还能把那些在雕塑旁边站着,躺着,走着的人们,融合成为作品整体的一部分,淡化了现实生活和艺术形象之间的界限。大气凛然的作品,则有夺人心魄之势,让所有走近它身边的人,无法不敛容屏气,矩步方行。台湾雕塑大师朱铭的“太极”系列作品,有好几件就有如此气派。

“凝”这个字在动词意味“集聚,凝聚”,“成,形成”,“巩固”,“止,停”。在副词意味“注意力集中,或专注”,“徐缓”。在形容词意味“盛美,华丽”,“肃重,庄严”。如果只用一个字来形容雕塑 - “凝”恐怕是最合适不过了。

于庆成的“泥陶人”
山东淄博中国陶瓷馆的“泥陶人”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外院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朱铭美术馆
朱铭-太极雕塑展
郝重海雕塑艺术
韩美林作品展在线

朴素与奢华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 欧内斯特·海明威 /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July 21, 1899 – July 2, 1961)

June 03, 2007

现实与浪漫


现实与浪漫这两种人生态度,乍看之下,似乎是南轩北辙,水火不相容。其实,也不尽然。

无可置疑,有许多事确实必须以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务实的方法去处理,实是求事,才能解决问题,于时俱进。但如果每事过分考虑现实状况,计较眼前得失,关注切身利益,如此短视,功利的生活态度,不但单调乏味,而且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幽默感,和包容心。我觉得,较为理想的人生态度,应该是以浪漫主义为核心(感性心态),现实主义为手段(理性思维)的混合体。套用较“浪漫”的说法,也许这种人生态度可以比喻成“入世修行的出家人”。比如说:

敬仰宇宙万物时要浪漫,理解宇宙万物时需现实;
构思未来梦想时要浪漫,实现未来梦想时需现实;
该为别人付出时要浪漫,期待别人回报时需现实;
追求爱情婚姻时要浪漫,经营爱情婚姻时需现实;
看待财富名誉时要浪漫,管理财富名誉时需现实;
体会人生起伏时要浪漫,担当人生起伏时需现实;
面对生老病死时要浪漫,处理生老病死时需现实。

但该浪漫时却现实,该现实时却浪漫,则是一大忌。

May 26, 2007

十八年

上星期回老家一趟,有一天临睡前翻阅了一下高中时期的纪念册。那一张张熟悉,亲切,青涩的面孔,又重新浮现在面前。眨一眨眼,竟已是十八年后的今天。

十八年的变化毕竟还是蛮大的。那些曾经在纪念册里留言的同学们,有一位已不在人世,几位考上了博士学位,有些当了老板,经理,设计师,银行职员,药剂师, 工程师,律师,医生,护士,会计师,老师等等,大部分结了婚,不少还已为人父母。回想当年同窗时的点点滴滴,大家都对自己的未来有多少梦想。几番转折,如今各有造化,但看来终究还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不如变化”。

值得欣慰的是,绝大部分的老友们都还保持着或疏或近的联系。 这确实该归功于那些发明“电子邮件”及相关科技的天才们。谢了。


July 14, 2007


我自小喜欢绘画,而且还挺有天分,在小学和中学时,美术课是我拉高学年终平均分数的秘密杀手锏。但绘画这活和绝大部分手艺一样,手下功夫是关键,缺乏后天努力,终究还是成不了气候。近半年来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决心恶补摄影技术,并投资了一台数码单反相机和相关的器材,书籍,打算自学成为一个至少在技术上足以自娱的“业余摄影师”。此外,掌握较好的摄影技术后估计也将提高我以后旅游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也。

较为认真学习摄影后,深感这门“艺术”确是易学难精。以前拿个“傻瓜”相机随意拍照,目的是“留影”和“纪录”,基本要求是将目标“清晰”和“完整” 的入镜,就算是合格了。上一个层次后,则希望能把目标拍得有“美感”,更加讲究明暗,色彩,角度,景深等技术问题,而在这时候单反相机高灵活性的优势就逐渐体现出来了。但即便是充分掌握了单反相机的技术,充其量还只是个“摄影技师”,而非“摄影家”。

我认为好的“摄影家”,必须要有一颗“慧心”和一双“慧眼”。 有“慧心”的人能从红尘万象中筛选出感动人心的主题,而有“慧眼”的人能在电光石火的瞬间留下震撼人心的画面。一张绝好的摄影作品,就犹如一首诗,一幅画,一阙歌,一段舞,一丝希望,一缕幽梦,一声叹息,一脸幸福,一道怒吼,一生坎坷,一场欢宴,一千言,一万语,或一片无可奈何的沉默。。。

而古今中外的摄影大师,应该都是一个个对生活有深刻体会的民间哲学家。

July 28, 2007

构思未来


2002年4月份的哈佛商业评论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题目叫“唤醒你对工作的激情 / Reawakening Your Passion for Work ”。文章主要是讨论成年人往往因繁忙的工作和极其有规律的生活,而逐渐远离年轻时的激情与梦想。作者提出几个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读者“唤醒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而其中一“招”就是“构思未来 / Envisioning the Future”。

文中说:“想象一下,十五年后的你正在过着你理想中的生活,你会坐在什么地方重温这篇文章?有哪些人会生活在你的身边?你所处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你在一个典型的一天里或一星期内都会干些什么事?别担心创造这些生活细节的可行性,反之,让这些画面慢慢的展开,并且想象你置身其中”。

构思未来 / Envisioning the Future确实是一个能把你和改变生活的各种可能性重新联系起来的有效方法,值得一试。

注:该文的作者是Richard Boyatzis, Annie McKee 和Daniel Goleman,重印编号是RO204G。

July 28, 2007

急躁如火,冷漠似冰


昨晚本计划乘东航班机从成都回到上海,但很不幸的是,这回终于让我遇上了航班取消这种麻烦事。

经常出差或旅游的朋友们都知道,内陆航班延误在国内基本是惯例。运气好的一般也就等个十来分钟半小时,运气不好的话,望穿秋水数小时也是常事。较长时间的航班延误,多半归咎于雨,雾,雪等天气问题,受影响的航班也较多。昨晚估计是成都地区大雾导致许多航班无法依时降落,因此造成绝大部分航班严重延误。其实因为自然且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导致航班延误,也是情有可原之事,但航空公司处理航班延误的方法和态度,和往常一样,实在是不敢恭维。

航班原预定于旁晚五点半登机,六点钟起飞,但到了六点多了还没有任何消息。到了晚上七点半,指示牌上显示的还是旧的讯息,询问登机员,得到的回答也是支支吾吾的。后来得知飞机还在上一个地点等待起飞,估计能在八点半左右抵达成都,预计九点十分能从成都起飞前往上海。但正如我所料,九点十五分后还是没有任何动静。接近晚上十点钟左右,登机员突然宣布该航班已经取消,原因不明,航空公司将安排乘客到民航宾馆休息一宿,明早再行通知航班时间,而每人将获赔偿人民币六百元的代金卷(ticket voucher)。可是宣布的方式却很不专业,没有任何布告,通知单或广播,也就只是那几位登机员在现场“相当随意”的向走过来询问的乘客简单的解释几句。那些已等侯了近一宿的乘客们自然气上心头,蜂拥而上的围绕着那几名一脸无辜样的登机员大事声讨,兴师问罪。要知道当晚几乎所有航班都严重延误,整个成都机场已是一片混乱。乘客们近乎声嘶力竭的怒骂,指责,不知究竟的看官们还以为他们和那几位登机员有啥深仇大恨,搞得几乎要大打出手似的。后来我仔细一听,争吵的也不外是“俺非要今晚登机不可”,“我死活不住两星级宾馆”,“凭什么别的航班能起飞,我们的就不行”,“究竟赔多少,你给我白纸黑字写清楚”之类的课题,大都是无理取闹的居多。但我后来回想,除了个别乘客个人素质确实有问题外,很多乘客也许早已有许多被航空公司忽悠(欺骗/开空头支票)的经验,在几乎完全没有任何互信的基础下,乘客的脾气自然免不了大了些。

深夜时分,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机场大厅走出来。正在等候去民航宾馆的车时又发生了一段插曲。一名乘客惊讶的发现有一名约二十来岁的少女坐倒门前,一手按抚着自己的心脏部位,脸青唇白,满头汗水,奄奄一息。其中一名乘客赶紧向一群站在一旁正等着下班的机场保安们呼救,让人吃惊的是,机场保安们个个一脸冷漠,不屑一顾,继续谈笑风生。后来几个乘客手忙脚乱的把少女抬上一部车送往医院急救。几分钟后,机场保安们的班车到了,而他们也都开开心心的回家去。

医书说道,一热一冷,容易犯感冒。

看来, 我们这社会有许多人确实有病,而且还病得不轻。

Aug 13, 2007

拥挤的天堂


几年前随意给自己列了个到中国各地旅游的清单,其中九寨沟,丽江/香格里拉和西藏不分先后的名列三甲。前几天从九寨沟归来,虽然这次去的不太是时候(不是在红黄遍野的秋天),但也算是圆了多年的愿望。这次入沟走的是陆路,从成都到九寨沟约四五百公里/十多个小时/两个半天的路程,比起川藏线来说,不算非常艰险。相对较为惊险的有两段路,一是从都江堰市沿着岷江边上的山路逆流而上约一百多公里到达茂县,二是从茂县走约五十多公里的盘山路到达海拔三千多尺的叠溪海子(高山湖泊)地震遗址,然后再走七八十公里的山路抵达松潘古城。从松潘古城开始,路就平坦多了。松潘古城距离九黄机场的所在地川主寺镇约十七公里,而从川主寺镇到九寨沟八十多公里的山路,路况好得几乎让人难以置信,而且一路上两旁松树杉树参天,蓝天白云,风景如画,确实让人有点置身于瑞士高原的感觉。

当天到达九寨天堂度假酒店时已是下午一点多了。稍作安顿后,就赶到附近的“神仙池”一游。从九寨天堂度假酒店到“神仙池”有五十多公里的盘山路,而且还相当危险,尤其是下山的那段二十八道弯,若非经验丰富的开车师傅,我奉劝千万莫试。“神仙池”景区内钙化彩池群的规模比黄龙景区小得多,但基本上属于同类的自然景观,所以后来黄龙景区就没去了。第二天到访九寨沟,清晨到了景区门口后一看,才知道九寨沟景区每天接待一两万名游客是个怎么样的景象;那万人空巷的伟大场面,确实壮观。

九寨沟景区是由树正沟,日则沟和则渣洼沟三沟组成的一个“Y”字形路线,主要的景点就是沿着这三条沟上。总的来说,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可说是非常的完善周到,尤其是在平衡自然环境保护和接待大量游客的工作上,用国内的话来说,就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景区内设有游览车队,让那些不愿全程跋山涉水的游客们能随着自己的行程安排自由的在多个转乘站上下车,然后再步行到各个景点游玩。但由于大部分游客的行程安排基本大同小异,所以在几个主要的转乘站和景点,如树正瀑布等,往往都是人满为患。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那种近乎嘉年华晚会似的热闹氛围:上下游览车时前拥后挤,取景留影时分秒必争,观赏流水瀑布时争先恐后,体会高山空灵时喧哗吆喝声此起彼落 。。。我本来还计划在哪年的秋天再次到访九寨,但一想到那满山遍野的人群,心想还是算了吧。

客观地说,从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而言,九寨沟,确实是尘世间少有的天堂。

遗憾的是,这是一个拥挤的天堂。

Aug 13, 2007

谈“命运”


如果有人问你“你相信命运吗?”许多人可能会马上回答说“相信”或“不相信”。但深入思考后,就会发现这问题其实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和“意义”这词一样,“命运”也是个多义词,至少有“际遇”,“与生俱来的先天客观条件”,或“事情的进程是因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而预先注定的”这三种解释。

当我们说“他上半生的命运很坎坷”,“通过努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等等句子时,“命运” 所指的就是“际遇”。而“你相信命运/际遇吗?”这句话,其实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当我们感叹一个残缺的儿童“命”不好,或某人因出生在富贵之家而享有“大富大贵之命”,我们说的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先天客观条件”的好坏。客观来说,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先天客观条件”存在的事实,但也无所谓相信或不相信。

至于第三种解释,那就值得商榷了。其实,所有事情都是被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所影响的。 关键在于,你是否相信这些不可控制的因素会为所有事情的发展提供充分条件,而导致当事者完全没有任何影响事情发展方向的能力 (即没有自由意识)?而这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又都是被“某些神秘力量” 预先有目的性所策划的?如果你相信的话,那你就是地地道道的宿命论者。“宿命论”其实是个永远无法论证真伪的假设,因为宿命论者可以把任何事情的最终结果都解释说是“命中注定”,故也不存在其它的可能性。

我个人认为,所有事情的发展都是被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所影响的,但在某种程度来说,人还是对事情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就“命运”的第三种解释而言,我是不相信,也建议你不要相信所谓的“命运”。重要的是,如犹太人/基督徒/天主教徒古老的祷告中所言:“用一颗沉着的心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实,用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事,并用智慧去分辨这两者之间的不同”。

Aug 24, 2007

星, 月


一点金星悬空里,半轮银月挂心头。

Sep 07, 2007

旅行与人生的奥义

刚在湾仔的三联书局买了一本大前研一 / Kenichi Ohmae 著的“旅行与人生的奥义”。学商的应该都拜读过世界级战略学大师大前研一 / Kenichi Ohmae 的经济商业作品,但估计很少人知道他在十九岁到二十四岁这六年里,曾经在课余时间里当过导游。封面上有这么一段话,感觉大师确实是个懂得生活的智者:

“旅行的美妙,不在于名胜古迹,而是“能有一段漂泊的时间”,无所事事的发呆,或是在小巷子里迷路,看见当地的居民为什么事而快乐,你会确定自己想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

Sep 07, 2007

观人


传说由诸葛孔明所著的《将苑》一书,在其卷一的第三节中谈到如何观人于微:

“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即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知人之道有七: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读后让人心悦诚服。

注:《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 该书宋朝称为《将苑》,明朝称《心书》,还称为《新书》。旧题诸葛亮撰。学者普遍认为此书内容大多采自其它的兵书和史书,不是诸葛亮所写,但是其中的某些思想与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是一致的,因此认为是熟悉诸葛亮的军事思想的後人所伪托。 Source: 百度百科


Sep 10, 2007

Angels

Throughout our life journey there are angels that show up unexpectedly and brighten our days. They come and go, but the memory they brought to us often last a life time.

So be thankful, and seize the precious moment you have with them.


Sep 12, 2007

Butterfly’s Lesson


One day, a small opening appeared in a cocoon; a man sat and watched for the butterfly for several hours as it struggled to force its body through that little hole. Then, it seems to stop making any progress. It appeared as if it had gotten as far as it could and it could not go any further.

So the man decided to help the butterfly: he took a pair of scissors and opened the cocoon. The butterfly then emerged easily. But it had a withered body, it was tiny and shriveled wings.

The man continued to watch because he expected that, at any moment, the wings would open, enlarge and expand, to be able to support the butterfly’s body, and become firm.

Neither happened!

In fact, the butterfly spent the rest of its life crawling around with a withered body and shriveled wings. It never was able to fly.

What the man, in his kindness and his goodwill did not understand was that the restricting cocoon and the struggle required for the butterfly to get through the tiny opening, were nature’s way of forcing fluid from the body of the butterfly into its wings, so that it would be ready for flight once it achieved its freedom from the cocoon.

Sometimes, struggles are exactly what we need in our life. If we were allowed to go through our life without any obstacles, it would cripple us. We would not be as strong as we could have been. Never been able to fly.

You asked for Strength...
and you have been given difficulties to make you strong.

You asked for Wisdom...and you have been given problems to solve.

You asked for Prosperity...and you have been given a brain and brawn to work.

You asked for Courage…..and you have been given obstacles to overcome.

You asked for Love...and you have been given troubled people to help.

You asked for Favors...And you have been given Opportunities.

You have received nothing you wanted...But you have received everything you needed.

Live life without fear, confront all obstacles and know that you can overcome them.

Source: From a PowerPoint by an unknown author

Sep 16, 2007

烛光

一点烛光, 其实就足于驱走黑暗。
Sep 22, 2007

明月

昔日幽州輕多秋,
多秋华亭重昔日;
当年明月是依旧,
依旧故人非当年。

注:中秋将至,作诗一首,助兴。

Sep 22, 2007

卧虎藏龙

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在西方世界大放异彩,但在亚洲市场却常被讥讽为“拍给老外看的东方猎奇武打片”。我个人其实相当喜欢这部电影,觉得除了视觉效果和武打动作拍得精彩绝伦之外,更重要的是它非常深刻的描述了人在追求个人生命理想过程中如何近乎挣扎般的努力,渴望突破其阶级(罗小虎),名利欲望(碧眼狐狸),社会身份(李慕白),伦理道德(俞秀莲)和家庭环境等(玉娇龙)所带来的无形束搏。那种虽无形无色,但却如山雨欲来风满楼般的压抑感贯穿全片,一气呵成。影片中的对白也相当精彩,其中有几段尤其让人动容,如:

李慕白:"李慕白是虚名,宗派是虚名……一切都是人心的作用。"

李慕白:"握紧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 松开双手,你就拥有一切……。"

玉娇龙:"有一天当我突然发现我可以打败你(指碧眼狐狸)的时候,我感到很慌张、很茫然,因为我不知道的我下一步目标在哪里?"

李慕白:"秀莲,我们能够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一切都是幻觉。师父说"放弃虚求,你才拥有实在"。"

李慕白:"江湖上卧虎藏龙,人心又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心里又何尝不是?"

李慕白:"就样一块儿坐着,我反而能感觉到一种极大的平静。
"

碧眼狐狸:"一个八岁的小孩就有如此的心机,不是毒又是什么?她是我唯一的情,唯一的毒。"

李慕白:"我已经浪费了这一生,我要用这最后一口气对你说,我一直深爱着你,我宁愿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久的孤魂....."


Sep 30, 2007


谈“财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句中国俗语,很生动的描述了“财富”在一般人心目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那何谓“财富”?“财富”的魅力究竟在那里?为什么它能让人废寝忘食,甚至有人愿意为它出卖尊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到底追求“财富”是对还是错?而我们究竟又要拥有多少“财富”才算是足够了呢?

根据网上词典的解释,“财富” (Wealth, Riches) 就是一切“对人有价值的东西”。但当我们尝试用以上注译对财富的相关问题做某些论述时,就会发现该注译的不完整性。我们其实还必须进一步澄清:“财富”就是一切“对人的某些追求有价值的东西”,而“价值”这词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有用”或“有帮助”。在“
谈幸福”一文里我提到人的终极追求不外就是生活得“幸福”和“有意义”,故以此推论,“财富”较完整的定义应为:一切对人追求生活得“幸福”和“有意义”有用或有帮助的东西”。换句话说,“财富”本身其实只是一种“工具”而非“目的”。广义上“财富”当然包括了物质(钱,土地房产,粮食,股票等等)和非物质(健康,知识,亲情等等)类,但这篇文章探讨主要还是物质财富。

人类追求生活得“幸福”和“有意义”的行为,也可以解释为人类追求满足自身的七大类自然需求的过程。无可置疑的,物质财富在帮助满足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这方面能起到最关键的作用。故任何人在这个层面努力为自己或为他/她关爱的人追求基本的物质财富条件,绝对无可厚非,甚至是每个人神圣不可被侵犯的基本人权,在现代社会是被鼓励,扶助和保护的。其实如果单纯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喝,医疗等)和安全需求(卫生,居住等),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确实不多(一杯水,一碗饭,一点肉和菜就已是营养丰富的一餐),我想绝大部分身心健全而且生活在没有严重天灾人祸环境(包括较健全和公平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的人们,都应该有能力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途径获得足够的物质财富以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甚至是用较高品质(质量更好的食物,饮料,房子等)方法来满足其实已经“不太基本”的基本生理需求。

对大部分人来说,追求物质财富所带来的烦恼,其实多半不在于其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质财富以满足基本生理需求。更多是源自于其对物质财富的功能有根深蒂固的误解,误以为累积更多的物质财富是满足其它五类更高层次需求(爱和归属、尊重(自尊和他尊),认知,美和自我实现)的必需和充分条件,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其实不然)。当个人所渴望获得的物质财富数量已远远超越个人以合情合理合法聚财的能力时,痛苦和困惑油然而生,而定力不足的还很可能会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最终把自己和当时希望生活得“幸福”和“有意义”的初衷,分开得越来越远。。。

苏格拉底 / Socrates (469-399 B.C.E.) 说过:“当你推崇一个有钱人时,要先考虑他是以什么手段赚到金钱,以及他对金钱有何态度。”孔子在《论语》之里仁篇里也提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用之有度”。不纯粹以累积物质财富的效应来决定聚财手段,也不因物质财富的累积而自己生活得越来越奢华,才是真正看透物质财富的人。

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自然需求分成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自尊和他尊)的需求,认知的需求,美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七大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低层次的需求较为接近动物本性,其本质较为强烈且具有支配性,而人类一般只会在低层次的需求获得一定的满足后,才会有动机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详情请参阅“
谈幸福”一文。

Oct 20, 2007

Rules

"The fastest way to succeed is to look as if you're playing by somebody else's rules, while quietly playing by your own. " - Michael Korda.

Well..this quote by Michael Korda is no doubt quite mean, but unfortunately it is also quite true.

Jan 26, 2007

Perception and Reality


"Perception of the reality is the reality itself": The reality perceived by someone is basically his/her own perception of the reality, not the reality itself. That's the reason why presentation skill (which basically is helping someone to have a better & clearer perception of the reality) is so important.

Feb 16, 2007